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留守女:一道侨乡靓丽风景线

2013年07月18日 14:59 来源:海口晚报 参与互动(0)
留守女:一道侨乡靓丽风景线
文昌石头公园海石无语讲述留守女故事
海南文昌椰子公园的阿婆说留守女人如老树

  海南多侨乡,侨乡多留守女。留守女人,是海南女性家族中特殊的一群,其守望的姿态或凝聚着世道的悲哀,或隐含着孤寂的微笑;其守望的心情或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等候,或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无论岁月如何消逝,曾经的留守女,都是本土艺术家们热衷发掘的富矿。海口晚报本期“艺术表现海南女性”文化沙龙,特邀有“留守女”文学作品的三位海南知名作家,畅谈留守女的另类之美。

  历史造就留守女

  谭显波说,由于历史原因,海南岛东海岸居民自宋代就开始到海外谋生。从1876年至1898年22年间,海南通过客运出洋的“番客”(华侨)就有24.47万人。目前,仅海外文昌人就有120多万。由于过去有禁止“海南婆”出洋规定,造成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留守女人。海南留守女,大都受传统文化影响,恪守妇道,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她们虽与丈夫天各一方,但仍然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一生,在侨乡传为佳话。

  “既然有‘下南洋’的男人,就少不了‘望南洋’的女人及其悲欢离合的故事!” 曾万紫说,如今幸存的留守阿婆不多了。留守阿婆的命运如出一辙,童养媳、守祖屋、挑重担、无“性福”……精神和肉体都历经艰辛,但历史的厚重,岁月的风雨,改变不了她们的真诚纯洁和善良,哪怕风烛残年时,仿佛还能看到她们浑浊眼珠中透露出的那种坚毅和纯朴。

  人生苦短,青春易逝,而长夜漫漫,是什么力量促使大多数留守女等待和翘首的姿态都能足足持续几十年?在韩芍夷眼中,海南女性尤其是留守女人,她们是勤劳、善良、贤惠、坚韧、贞洁、宽容与隐忍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女性特质,“走近她们,你会产生深深的敬意,当然也有涩涩的酸楚。如果走入她们内心世界,你会感到强烈震撼!”

  留守女艺术形象

  在韩芍夷的长篇小说《伤祭》中,外婆(林碧玉)是留守女人的典型,她守着家园,生儿育女,侍候公婆,又眺望南洋。其几十年人生,历尽沧桑,是留守女人的样本,是历史的见证。小说通过对留守新娘琼香和桂芳的描写,揭露了受传统贞操观左右的女人一辈子的独自守望对人性的摧残,体现她们不同的价值观。韩芍夷说,“通过小说对留守女人历史、现实生活的可能再现进行了艺术的创造!”

  曾万紫说,能表现海南留守女人风采的艺术形式有很多种,文学只是其中一种。其长篇小说《守望妇》通过几位守望女人一生中某些事件的描述,再现海南人文历史,展现文昌侨乡文化,同时也表现岛东的风俗人情以及名声享誉中外的文昌传统女人的品格。那纤弱的血肉之躯,守着薄田、老牛和公婆,梦里梦外遥望远洋的形象,本就是活生生充满灵性的一座座雕塑。

  谭显波认为,留守女人有“闺怨”无奈的一面,也有积极面对人生的一面。为把留守女“看家”和“闺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自己于去年创作长篇小说《番客村的女人》,塑造了琼梅、金梅、盲婆、二婶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留守女题材挖掘

  如何让留守女人成为侨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祖籍文昌从事教育的曾万紫,坚信文学可以成就人生的完美。她认为,文昌的留守女性是海南历史中悲壮而厚重的一笔,但是目前的文学形式对她们的挖掘和表现并不是很多。在如今社会娱乐方式多样,不是人人都有欣赏阅读小说能力的情况下,她建议将优秀的“留守女”小说改编成电视或电影,以让更多人了解十八至十九世纪那段特殊历史。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而做侨乡的留守女人更是难上加难!”今年78岁的谭显波,也有留守女情结,家乡留守女的故事常让他扼腕长叹,肃然起敬。他认为,留守女人的生活是时代留下的一座有待开采的宝贵矿藏,海南作家要下苦功夫深入挖掘,找到真正闪光的金子。在侨乡,每一位留守女人,每一个留守女人的家庭,每一个留守女人的村庄,都可提供许许多多有血有肉的素材,只要用心去写,留守女人的题材是写不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女人已镀上了古朴的锈色,离人们越来越远。对此类题材创作,韩芍夷认为,要直指人物内心,进行深度挖掘,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让读者从作品中读到她们的良善与美的同时,引起对女性的价值观和人性的思考,发扬光大海南的本土文化。(彭桐)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