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郭美美争议中高调接受专访 媒体吁反思无底线炒作(4)

2011年09月14日 01:49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究竟是媒体需要郭美美还是因为公众需要郭美美,所以媒体把她传递给公众。现在有人有不同的一些看法,比如说有的媒体就用刊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有的媒体就用撤掉了稿子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有的媒体认为你不能被人家玩了,但是也有人持另外的看法,比如说《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张天蔚的看法是,我并不以为媒体报道郭美美有什么错。作为新闻事件的核心当事人,如果所有媒体都不采访郭美美,则对“郭美美事件”的整体报道就是残缺的、不平衡的。如果所有对郭美美的采访最终都“美化”了她,则只能证明此前她确实被污名化了。我讨厌郭美美式的拜金主义,但如果媒体采访没有从她身上发现更多的内幕,则证明她在事件中的作用和责任,也就这么大了。为此她已经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却不必付出终身的代价。这是张天蔚的看法。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她是否付出了代价,是否其实在其中获取着更大的一种利益,我们不妨去罗列过去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一位歌手吸毒被发现了,其实在吸毒被发现之前的时候,他的市场已经很小了,甚至大家都忘掉他了,一歌成名。但是吸毒的事件曝了之后,没想到很短的时间他的价格上涨了,而且又有了很多的演出,“不幸”的是没多久,他又吸毒的事又被炒出来,又复发了,几次往复,最后他慢慢在我们视线当中消失了。还有车模,出现了“艳照门”这样的事件,但是之后价格上涨,而且价格越涨越高。还有我们会看到媒体当中报道出了一些艺人走光的现象,说怎么这么不注意,还甚至要去骂,有一些记者怎么会用这个视角或者说用这个角度去拍摄了,太无聊了、太八卦了、太狗仔了,可是后来有多次的事件暴露出来,原来是人家策划团队精心设计出来的“走光事件”,于是你发现你又被装里头了。

  所以一个明确的态度是真不想跟郭美美过不去,因为人家毕竟是一个小姑娘,跟她过不去干嘛呢?但是我们得跟自己过不去,得跟我们现在担心的一些事情过不去,是不是真的就像那句话,我刚才篡改的那首诗那句话,“最后丑闻成了丑闻制造者的通行证,而低调或者说是其他的一些好品质却成了好的品质拥有者的一个墓志铭?。其实这样一个事件已经不仅仅在娱乐圈或者演艺圈里存在了,在其他的地方也开始有,所以格外让人担心。

  《中国青年报》的评论员曹林就给我们罗列了,一下子离开了娱乐圈或者说演艺圈的一种现象。他讲述了一个故事,与某地方官员吃饭,这位官员知道我是媒体评论员,专事批评工作,席间他认真地对我说:我们这边7月要策划一个活动,等到时新闻出来后,能不能麻烦你狠狠地批评我们一下,没有批评就产生不了影响,批评了大家才知道有这个活动。听了领导这话,我嘴上开玩笑地说“你在挑逗时评家”,心里其实在崩溃,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这也是审丑的一个病症。

  说句实话,今天下午我在看到曹林的这段留言的时候,我也有点懵了。表扬,有的时候不对,你被人家装进去了,现在连批评都要格外谨慎。这样一种现象是不是演化成了社会的一种现象,是不是我们该担心的一种范畴呢?来,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献上我代言的大型网游主题曲《红颜天涯》,据说已上线两天了”。9月11号,郭美美如此推荐着自己的代言作品,尽管具体是哪款产品如今不得而知,但有人请她代言的消息还是让无数的人感到不解和迷茫。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早有先例。去年初,某女模特的不雅视频流出,一时之间,社会形象受损,是否故意炒作也是议论纷纷。但仅仅两个月之后,她却以高调复出在北京车展之上,受到了商家的追捧,人气不降反升,这是很多人的评价,这样的结局是否助长了某些行为呢?

  王永(品牌中国网首席执行官):

  有些人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态呢?不能够流芳百世就要遗臭万年。

  解说:

  不怕坏新闻,就怕没新闻,还有不怕有人骂,就怕没人理。这些被总结出来的顺口溜,指向都是娱乐界存在的一些炒作手法,绯闻、丑闻、偷拍、走光等等,这些都出现在媒体总结的炒作技巧之中。

  字幕提示:

  2010年12月4月新闻

  解说:

  一说网络推手为了吸引眼球,博出位,故意采用反主流的方式来制作和传播信息,推出了一个个以丑为荣的人物。我们看到从最开始“冯姐姐”到后来的“凤姐”等等,炒作的尺度是越来越大。

  丑闻缠身的郭美美在沉寂数日之后“重出江湖”,正式以歌手的身份进军娱乐圈,在歪风很盛的中国娱乐界,似乎只要一首歌的演唱者丑闻缠身且背后有一个深谙炒作之道的团队,他就能够迎合大众审丑情绪,进而具备“一鸣惊人”的潜质。这是《新华每日电讯》近日的评论文章,声讨无底线炒作与“审丑”行为。而在这些行为之中,人们还发现这背后其实有推手在推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