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第一现场:“瓷娃娃”的公益路

2012年01月17日 16: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瓷娃娃”的公益路

  中新社记者 孔任远

  为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搬家的事,王奕鸥已经愁了一个月。她告诉记者,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是第七次搬家了,办公新址至今还没着落。

  在即将搬离的“家”——广安门外大街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民宅里,关爱中心的12位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办公室不大,工作区、会客区、会议室却区隔分明。作为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中心主任,王奕鸥和六七个同事把办公桌围在一起。“这样节省空间,交流方便。”

  “资金减少、租金上涨,也有时候是因为人员变动。”王奕鸥向记者悉数七次搬家的原因。作为民间组织,“瓷娃娃”的资金主要靠募集,每个阶段资金量都不太确定。饱备饥粮,即使手头充裕的时候,也不敢租太贵的办公室。

  这家服务于成骨不全症(俗称脆骨病)患者的民间救助机构,以“瓷娃娃”冠名,寓意成骨不全症患者犹如瓷做的娃娃——形容小巧、容易骨折。中心成立至今,登记在册接受救助的病友有1500多人。

  王奕鸥的大眼睛泛着美丽的蓝光,这位29岁的姑娘身高120厘米左右,也是位成骨不全症患者。平日里,她都是“背包加夹克”,模样看起来像小学生,却“掌舵”整个机构的运行。如今,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已在诸多罕见病公益机构中,担当起“枢纽”角色。

  2011年,王奕鸥被《南方人物周刊》提名为“中国青年领袖”。面对荣誉,王奕鸥选择拒绝。“我觉得自己还达不到这个奖的要求,况且‘瓷娃娃’现在需要的不是把机构名气做大,而是把救助效果做好。从这个角度讲,得奖并没有意义。”王奕鸥解释道。

  “奕鸥从小就是励志明星。机构刚起步的时候,这种名气很有帮助,但公益机构若要做得更加专业、更大气,必须‘去个人化’。”关爱中心传播主管胡欣梅说,“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已经不再强调机构与李连杰的关系了。”

  除王奕鸥外,关爱中心的12位工作人员中,还有3位是罕见病患者:坐在轮椅上电话不断的是咨询师魏瑞红,这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是“瓷娃娃”们的知心姐姐。白化病患者肖磊,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负责关爱中心刊物的编辑、发行。由于白化病并发严重弱视,排版时,他几乎是“贴”在显示器上工作。还有一位是被大家称为“一米老大”的黄如方。

  身患严重的成骨不全症,关爱中心执行主任黄如方身高不足一米,讲起话来的号召力却盖得过七尺男儿。他甚至可以一把抱过和他几乎一般高的孩子说:“告诉叔叔,你叫什么名字?”上个月,王奕鸥过生日,黄如方站在比自己矮不了多少的灶台旁,一口气做了十几道菜,大家吃得赞不绝口。

  一次,黄如方和胡欣梅一起外出开会。如方很“绅士”地帮胡姐倒茶。“当时周围人都很惊讶地看着我们。潜台词是‘你怎么能让他帮你倒水呢?你应该帮他啊!’可是,在这方面,我们的能力没有差别,为什么就非得我帮他呢?”胡欣梅反问道。她告诉记者,罕见病患者并不希望被“区别对待”。

  曾赴国外NGO考察的王奕鸥记得,在美国,患苯丙酮尿症(也是一种罕见基因病)的孩子,身上都会贴一种用来辨识的小标签,告诉他人不要给这个孩子吃高蛋白质的食物,因为这样会损伤孩子大脑。“在中国,贴标签的做法你是无法想象的。父母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病。这根本上还是社会宽容度的问题。”王奕鸥认为,目前内地社会对罕见病患者的宽容度并不高。

  “其实,罕见病患者和普通人就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社会的文明就是在考验‘少数’有多少勇气来争取自己的权利,考验‘多数’有多少宽容去接纳‘少数’。”王奕鸥说。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