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济南日报:面对未受伤救人者,此处应有掌声

2012年01月31日 16:44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杭州的吴菊萍不顾危险,徒手接住10楼坠落的2岁女童,感动中国,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1月27日,哈尔滨也出现了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叫谢尚威,今年28岁,他徒手接住了因放鞭炮而不慎从5楼坠落、重达110斤的15岁男孩。幸运的是,男孩仅是左腕骨折,颅内轻微出血,并无生命危险,而救人英雄谢尚威也只是后腰和尾骨受轻伤,已回家休养。(据近日央视网报道)

  虽然舆论总是在感慨道德的沦丧和世风的日下,可不断涌出的英雄们,以这些平凡却让人震撼的行为告诉人们,对道德无须悲观,道德人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变坏,那些真善美的精神,那些大善大爱,人性中那些最朴素的温情,其实每一天都活在我们的社会中,且需要我们去发现并去珍视它。

  正如吴菊萍当初救人时强调“当时自己没想太多,只想着救人”一样,面对“救人当初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时,谢尚威很平淡地说:当时哪有时间想这些,连危险都没想。我也有个7岁的女儿,为人父母的,遇到这种事肯定都会冲上去的。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多高尚——— 与吴菊萍一样的平淡,一样地不事张扬,一样地拒绝高调。

  遗憾的是,面对同样的问题,做出了与吴菊萍同样的选择,与“最美妈妈”一样伟大的谢尚威,并没有获得与吴菊萍一样多的掌声和赞誉。吴菊萍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各种荣誉和奖励接踵而至,掌声和鲜花如潮涌来,大江南北,佳话被广为传颂,“最美妈妈”成了道德楷模,获得了从公司到政府的奖励。相比之下,谢尚威得到的掌声少得多,他的故事也很少被媒体关注。“最美妈妈”的人人皆知,“最美爸爸”的舆论冷遇,形成很鲜明的反差。

  当然,这种冷遇,与谢尚威本人的低调和对媒体的回避有关。他说:因为怕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我起初回避媒体,后来孩子父母同意后,我才开始面对媒体。不过,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谢尚威并没有像“最美妈妈”吴菊萍那样,在救人之后自身受到重伤。我们的媒体在塑造道德楷模时,都习惯追捧那些悲情的英雄,在渲染悲情和赞美流血中去塑造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无论做了什么好事,没有流一点儿血,在他们看来就不算英雄;即使是天大的好事,救人者没有因此受伤害,好像就没有了新闻价值和典型价值。伤残越是厉害,就越有楷模价值,受伤越是严重,形象就越高大,因救人而牺牲生命,似乎也最适合被当作典型。媒体在叙述这类故事时偏爱悲情和伤残,因为这些佐料方便将人拔高。

  我们所有塑造的见义勇为人物,身上似乎都包裹着这层悲情的基调,非伤即残,非残即牺牲,我们的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充斥着这样的高大英雄。即使没有流血,没有牺牲,记者在采访这些英雄时,也会用问题去诱导见义勇为者说一些豪言壮语,讲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比如在救人的那一瞬间想起了很多。这是一种畸形的典型观,公众应该习惯没有受伤的见义勇为者。见义勇为的伟大,并不在于牺牲,不在于受伤,而在于路见危难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伤痕累累当然值得尊重,而那些见义巧为而没有受伤的人,同样值得尊重,应该给他们同样热烈的掌声!(曹林)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