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媒体关注方舟子韩寒之争 拷问“自由质疑”边界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01日 05:4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由方舟子指称韩寒作品系“代笔”开始,他与这位80后作家的网络论战愈演愈烈。1月29日,韩寒委托律师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目前正在等待法院受理。

  从网络升级至法院,方韩之争背后的交锋点一目了然——方舟子的质疑,究竟是互联网上自由地观点表达,还是披着“自由质疑”外衣的名誉侵权?

  29日晚,方舟子本人和韩寒的媒体发言人路金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各执一词。

  路金波表示,方舟子在“打假”韩寒的过程中,“故意只选择对论点有利的事实,以荒谬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与事实相反的结论”,已经构成“用逻辑造谣”。

  方舟子则告诉记者,他对署名韩寒的文章进行分析、质疑、批评,是一种言论和学术批评的自由。“我不抱有恶意的动机,经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即使有错误,也在合理范围之内,不涉及侵犯名誉权。”

  “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平台,赋予了公众更宽广的质疑平台,但质疑的方式还有待规范。”知名网络法律专家、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律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依据事实、合理推断、慎得结论,应该是‘自由质疑’的边界。”

  路金波:方舟子“用逻辑造谣”

  “29日,韩寒委托的律师团队,已经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方舟子就他的不当言论公开更正、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但在正式拿到法院的《受理通知书》后,我们才会公布法院和律师的具体信息。”路金波说,“方舟子用假东西认真地去证明韩寒文章系‘代笔’的过程,是我们起诉他的原因。”

  路金波说,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其文章“代笔”与否可以被质疑,“但应该根据公开的资料、客观的事实、以正常的推理,得出结论。韩寒之所以选择起诉方舟子,是因为他的此番‘打假’已经构成了‘用逻辑造谣’。”

  “方舟子的素材90%不是编造的,但却是有选择性地挑出来,再根据荒谬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这个过程算不算‘捏造事实’?”路金波反问。

  路金波举例指出,方舟子曾在网上质疑,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命题人李其纲,因与韩寒之父韩仁均曾是校友、关系熟稔,可能对韩寒“放水”。“有人对此撰文回应过,文中有上下两段,第一段指出李其纲是78级本科、韩仁均是77级自考;第二段说另外一个事。但第二天方舟子的文章里,只援引了第二段,依然说李其纲和韩仁均是同一届的同学,这个小小的例子就能说明,方舟子是在故意不采信对韩寒有利的证据。”

  路金波还表示,方舟子“打假”韩寒的逻辑也很荒谬,因果关系经不起推敲,却迎合了网络上猎奇、叛逆公众的心理。

  “要打假,需要深入调查取证、甄别事实,哪有一个打假者坐在家里,仅靠网上搜索,看谁不顺眼,就找点能支持他论点的论据,得出一个不符合事实的结论的?这不是科学的打假逻辑。”他表示,方舟子作为一个在微博上有180余万粉丝的自媒体,如果长期这样“打假”而得不到管理,恐怕只会助长网络谣言漫天飞。

  “指称一个写作者的文章不是他写的,是在断送一个作家的生路。”路金波在博客上表示,为起诉方舟子损害名誉,韩寒自行整理了1997~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合计约1000页,将一并送交司法鉴定。“韩寒认为,这些资料足以证明包括《求医》、《书店》、《杯中窥人》、《三重门》等均为自己独立创作。”路金波说。对官司的前景,他也表示乐观。

【编辑:邓永胜】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