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贵阳政协委员建议:确保环卫工到手工资不低千元

2012年02月09日 11:25 来源:金黔在线 参与互动(0)

  他们的工资比“最低”还低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给贵阳环卫工人加薪,确保到手工资不低于1000元

  由于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作业风险高、工资待遇低、总体保障弱等特点,目前,贵阳市环卫工作正面临人员紧缺或在岗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窘境。昨日,政协委员李智对此提案建议,进一步改善贵阳市一线临聘环卫工人福利待遇。

  大部分是“临时工”

  昨日,记者从贵阳市城管局、区环卫站、办事处等相关单位调查了解到,贵阳市现有环卫职工近11000人,其中,一线临聘人员9400余人,占全市环卫职工总数的88.49%。环卫临聘工多数是由各办事处清洁队招聘的,而绝大多数办事处的清洁队是民办公助的民营企业,自负盈亏,工人工资是靠收取卫生费支付,因此环卫临聘工大都执行的是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他们中90%以上来自偏远农村,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偏大,74%为女性,80%为小学文化程度,45岁以上的占90%,多数无专业技能,部分人员还有轻微残疾。

  月薪不足千元

  从相关单位提供的数据显示,临聘环卫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三道难题。

  工资收入与劳动付出严重失衡:以贵阳市“创卫”期间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临聘环卫工月工资总收入低于贵阳市930元/月最低工资标准11%左右,平均826.98元/月,缴纳个人承担的“五险”后,平均个人拿到手的工资约730元/月。从59家环卫作业单位的调查数据显示,达到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环卫作业单位仅18家单位,占30%。

  工作休息环境设施配备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环卫工人休息室144个,休息室配备数量明显不足。同时,部分区、街道办事处环卫休息室内的设施配备不完善,冬季取暖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社会保障总体较弱:实际工作中,尽管各环卫作业单位愿意为其缴纳“五险”费用,但却有部分环卫工人不愿缴纳个人应承担费用的情况。同时,一线环卫工人由于工资收入低,大多租房居住,且住房条件较差。

  多种方式“减负”

  贵阳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朱春善告诉记者,近年来贵阳市一直在出台政策改善一线临聘环卫工人待遇,市城管局在工作范围内不断为环卫工“减负”,环卫作业时间也实行“冬时制”:夏季清晨大扫、垃圾清运要求要在7点前结束,冬季将清晨大扫、垃圾清运推后半个小时,调整到7点30前结束;冬季保洁时间提前到23点结束。

  据悉,近期,市政府领导对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也作出明确要求。环卫工人福利待遇必将进一步改善。

  一线环卫工人白贵新告诉记者,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这几年一直都很关心环卫工人,要是能进一步改善福利待遇,那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老白告诉记者,其实他们最怕的是,还是市民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政协委员:为环卫工“加薪”

  李智委员提出,一线环卫工人为城市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环卫工作目前存在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作业风险高、工资待遇低、总体保障弱等特点。

  就多部门协作,系统性统筹推进环卫工人福利待遇,李智委员提出4点建议:

  1、切实提高环卫工人工资水平。建议月工资标准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再上浮10%,并加发个人应缴“五险”费用。确保个人到手工资不低于1000元。建议由市、区财政部门切实作好资金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爱环卫工人,珍惜环卫工人劳动成果、爱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减少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

  2、建议由各区政府加快建设环卫工人休息室,做好冬季取暖物资的供应保障,但产生的费用不能转嫁给环卫工。

  3、加强环卫工人社会保障水平。建议由各区政府加快外来环卫工人申请《居住证》的办理速度。建议由市住建部门加强环卫工人申请廉租房的政策指导,为环卫工人申请办理开通绿色通道。

  4、建议成立环卫工人专项救助基金,为环卫工人在重大疾病救治和遭受意外伤害提供应急帮助,资金来源可由市、区政府投入,企业和个人捐款。(贵州都市报 记者 毛海峰/图 记者 刘婷婷)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