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盘点身边“尴尬”禁令:塑料袋依然我行我“塑”

2012年02月23日 15: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盘点身边“尴尬”的禁令

  农贸市场上免费赠送的超薄塑料袋,代售点里随便可买的“无名手机卡”,室内公共场所里赶不走的烟民……回顾有关部门制定颁布的“限塑令”“禁烟令”“手机实名制”等,有的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真正执行过,有的风光一时就渐渐乏人问津。

  究竟是相关部门执行不力,还是禁令本身缺乏可行性?近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如此禁令,效果不彰

  限塑令:在沈阳市的各大农贸市场上,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半透明塑料袋随处可见,单凭外观和手感就会发现,这塑料袋的厚度并不符合有关规定。

  记者在沈阳市南五农产品交易中心里买了三斤萝卜,摊主习惯性的给萝卜套了两个免费的塑料袋,嘴里还说“这袋子太薄,你注意点底部”。

  在整个市场走访中记者看见,几乎所有顾客都会使用摊位前悬挂着的免费塑料袋。

  一位蔬菜销售商向记者介绍,市场上每天都会有人推车来批发,最便宜的绿色小袋10元能买7捆,一捆40个左右,而大一点的红色塑料袋10元能买5捆。

  禁烟令:日前一个傍晚,在北京东四十条一家餐馆内,十几桌就餐客人中有四五个人在吸烟。尽管餐馆墙上贴着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但吸烟者似乎视而不见。

  当记者向餐馆服务员提出能否管一管?服务员面露难色地说:“管了恐怕也没有用,以前因为不许客人吸烟还闹过不愉快,老板也怕得罪客人影响生意。”

  手机实名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手机实名制虽然已经实施一年多,然而不用登记身份证的手机卡在一些小的代理点很容易买到,由此也给各类色情、诈骗短信满天飞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沈阳市一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代理点,记者轻易购得一张没用身份证登记的手机卡。店主介绍,这张卡除了丢失后不能挂失,不能享受积分兑换和大客户服务外,在接打功能上与用身份证办的卡没有区别。

  “执行难”还是“不执行”?

  有禁为何不止?“没人管”“没法管”“管不住”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回答。

  在沈阳市一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营业厅,记者反映一些代售点有这家公司的非实名手机卡出售。对此,业务人员表示,没有相关部门处理此类问题,如果反映问题要拨打统一的客服热线。

  该公司客服热线的一位话务员表示,可以对记者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向公司领导反映,但并不了解代售点是如何拿到不用登记身份证的电话卡的。

  一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人以公司的名义一次性购进很多电话卡,至于他卖给谁运营商无法掌握。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手机卡的启用必须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电脑控制系统,从技术角度而言,手机实名制的落实没有任何困难。只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各移动通信运营商为争夺客户才对“无名”手机卡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于秀艳认为,“酒驾入刑”对遏制酒后驾车的效果立竿见影,相比之下,由卫生部出台的 “禁烟令”没有受到普遍尊重和执行,在于刑法和部门规章所具有威慑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兼控烟办主任杨功焕认为,目前有关部门和一些城市出台的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普遍存在缺少处罚规定、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日前,记者向工商部门举报沈阳市南二小食品交易市场内有超薄劣质塑料袋在出售,接待记者的中国小食品城市场管理所副所长丁芳立刻派出了工作人员进行查处。

  丁芳介绍,工商部门一直对销售使用这种低质塑料袋进行查处,去年还开展过专项行动,如今仓库里还堆放很多当时查处没收的塑料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记者表示,真正落实“限塑令”很难,一方面对商家是否无偿提供塑料袋取证难,另一方面对塑料袋厚度测量难。

  禁令尚未成功,公众仍需努力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思宁认为,增强禁令的可执行性,落实执行主体,加大对禁令执行的督促和问责,是保证令行禁止的重要条件。

  专家认为,“禁令”不能有效实施,会带来额外的负面效应,公众将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在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认为,“限塑令”“禁烟令”“手机实名制”等对百姓是有益的,并希望这些“禁令”能够执行下去。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人群同时知晓二手烟会引起成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的比例仅为24.6%。

  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支修益认为,如果每个人都知晓吸烟的危害,“禁烟令”的落实会容易许多。

  专家指出,禁令是维护公众利益的,只有每个人自觉遵守禁令,大家才能受益。在这方面,政府有广为宣传的义务,要让公众知晓出台禁令的目的和意义,让遵守禁令成为公众自觉行动。(记者陈梦阳 汪伟)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