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天津灯塔工海上30载为船舶助航

2012年02月28日 22: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天津2月28日电 题:天津灯塔工海上30载为船舶助航

  作者 辛文萍

  初春的渤海湾,水面雾气升腾。记者乘坐补给船自天津港码头出发,在风浪中颠簸了一小时后,红白相间的大沽灯塔的轮廓愈渐清晰。几声长长的汽笛,脸膛黝黑的胡廷新和略显清瘦的宋茂利从塔中跑出来,兴奋地冲来船挥手。

  随着补给船靠泊灯塔,一只巨大的机械臂从二楼平台探出来,下面吊着一个由粗麻绳编制的“大篮筐”。胡廷新和宋茂利用这只篮筐将记者与蔬菜、饮用水、天然气等补给物品分批“吊”到了塔上。

  矗立在大沽口外锚地西端海面上的大沽灯塔,塔高38.3米,灯高35.6米,1971年开工,1978年5月1日建成发光,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座海上灯塔, 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有人值守的海上灯塔。作为渤海湾天津港的标志性建筑,大沽灯塔每天为上百艘次的船舶提供助航服务,被誉为“夜海明珠”。

  “现在灯塔工共有7人,分为三组,每组每次值守一个月。我和宋茂利搭档,一起工作了30年。”跟着胡廷新,沿着仅有半只脚掌宽的楼梯拾级而上,记者看到,最宽敞的地方仅有五、六平米的灯塔内,每一扇房门上都贴着春联和“福”字,顶层的玻璃窗上还挂着“吊钱儿”。

  在5楼胡廷新的房间里,两张旧木床占去了小屋的一大半;桌子上有几本旧杂志和一台VCD播放器;柜子里摆放着五、六种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的药。

  胡廷新告诉记者,吃不上蔬菜、喝不着新鲜水、潮气大,对他们来说已算不上困难。在塔上最怕得病,刮北风的话手机信号好一点,只要刮南风,就无法跟外界联系。真要得了病,又联系不上外面,那就凶多吉少了。

  白天擦灯、夜晚管灯几乎是胡廷新和宋茂利工作的全部内容。一年四季,灯塔工们严格遵守着作息规律:上午6点半起床,9点开始巡查并作值班记录,下午3点登上塔顶维修擦拭灯器,夜里每隔两小时查看一次。

  “就算不值夜班,夜里一睁眼,也会不自觉地望向窗外,还会在心里默数10个数,等着下一道光束转过来,以此来检查灯器是否正常发光。”心直口快的胡廷新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他一边大声说话一边用手比划着。

  “这灯就像是孩子,每天就跟它打交道,马虎不得,我们快要退休了,就只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一天就干好一天。” 说着,胡廷新抬头看了看表,正是下午3点,他裹了裹身上的大衣,带上擦拭灯器的工具熟练地攀上塔顶。(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