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杭州"日占"遗老忆亲历岁月:不是因仇恨记住历史

2012年03月01日 1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杭州3月1日电 题:杭州“日占”遗老忆亲历岁月:不是因仇恨记住历史

  作者 沈溦

  “我们并不是因为仇恨记住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谁的否认而抹去。”

  82岁的杭州老人沈炳奎亲历过七年的日军侵略岁月,谈到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他感到更多的是不解。

  年逾耄耋的沈炳奎祖孙几代居住在杭州城北,京杭大运河边,见证了7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的繁华与浩劫。拱宸桥边曾是日本人的租界。

  “我仍然记着小时候,在拱宸桥边做小生意的日本浪人手中的新鲜玩意,也记着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杀人放火的景象,有怀念,有屈辱,有恐惧,但是这些都是历史的回忆,关乎过去,并不是说我仇恨现在的日本。所以我很不解,为什么他们要否认扭曲这段历史,勾起中国人的不满。”

  近代的拱宸桥历史有着和日本脱不开的联系。中日甲午战争后,按照《马关条约》规定,杭州拱宸桥一带被辟为商埠,继而成为日租界。南自拱宸桥,北至瓦窑头,直约三里,横约二里见方为租界范围,在拱宸桥航运之口设立海关,又名“检查码头”,普通百姓称为“洋关”。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多,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渐渐发展成为杭州北部的商贸中心。

  “其实在父辈的记忆里,直到十九世纪初,拱宸桥附近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方,但是到我出生记事起,这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沈炳奎回忆。

  “天龙苑饭店、大方旅馆、荣华戏院……这里是杭州城外的商业中心,曾经被称为‘小上海’,戏曲大师盖叫天一开始就是在这边唱出了名。”另一位拱宸桥“遗老”毛德荣今年81岁,和沈炳奎一样,对拱宸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繁华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在街上偶尔也能看到做小生意和闲逛的日本人,那时候很好奇,后来知道这里是日租界,渐渐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正如毛德荣所说,拱宸桥地区的发展,与这里的“商埠”地位和日租界的历史息息相关,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拱宸桥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的。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原本的“洋关”成了日本宪兵的据点,繁华的拱宸桥一带首当其冲成为侵略中心,也渐渐衰败了。“日本鬼子来了,大部分人都逃走了,一些为了讨生活留下的人也生活得小心翼翼,日军时不时地杀人放火,这里已经看不到之前的影子了。”年已82岁的韩彩娥当时是不到10岁的小女孩,跟着家人颠沛流离,她感到更多的是惊恐和害怕。

  “租界边的大操场曾是日本人专门杀人的地方,在拱宸桥边,时不时能看到跪在黄包车上被押往刑场的人。甚至还有隔壁做小生意的叔叔,因为一句‘我是买芝麻饼的’被日本人误听为‘支那兵’当街杀害。这些历史都记在我们脑海中,是抹不去的。”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杭州的军队大部分盘踞在拱宸桥一带,日军曾在此处设立慰安所。然而这些历史遗迹,都在杭州几十年的城市发展中消失。“1992年旧城改造,这一代拆除了当年留下的许多建筑,有日本人留下的遗址,也有原来曾经繁华的茶楼、戏院,但是我们都希望,后辈人都能记住这里曾经的历史,了解这段故事。”韩彩娥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