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央视再反思患者杀医生事件:用爱与沟通回应仇恨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8日 00:06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2012年3月27日央视《新闻1+1》播出《恨来了,爱回去!》,以下是节目实录:

  《新闻1+1》2012年3月27日完成台本

  ——恨来了,爱回去!

  (节目导视)

  解说:

  今天,哈医大医院篮球馆,一场为实习生王浩举行的追悼会。

  一个不到18岁少年的疯狂之举,一个年仅28岁医学硕士的死亡,一起恶性医院暴力事件的创伤该如何抚平?

  王浩学长:

  就和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一样,我们感到深深的悲凉。

  解说:

  哀伤、愤怒、恐惧、期待,救急扶伤的医生如何保护自己,事关生命的医疗关系如何继续前行?

  《新闻1+1》今日关注“恨来了,爱回去!”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昨天晚上《新闻1+1》节目当中关注了发生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凶杀案。节目的标题叫“杀医生”,我们可能也是凶手。节目播出之后,整个节目的播出稿会在网络上刊登出来,但是不幸地看到,在节目稿的背后依然会有着很多充满着暴戾之气、充满着仇恨、充满着偏激的留言。

  随便举两个例子,今天晚上5点39分一位网友说,“我也很高兴,就和贪官被杀了一样的高兴。”今天晚上将近8点,“杀的好,现在医生没医德,没良心,大家都拍手叫好。”看到这样充满暴戾之气、充满着仇恨、充满着偏激的留言,而且还有很多。我没有意外,因为让这样的事情在一夜之间就消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会对这样的网友,带着仇恨跟这个世界相处的人,有一些担心,也有一些同情,可能这也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传染病。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在告诉我们这个社会病了,仇恨可能有万千的理由,但是回应这种仇恨却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用爱去回应,去沟通、去寻求理解、去改革、去改变,怎么办?因为毕竟还有这样一个留言在提示我们。

  “现在的人因钱致病,很多人都精神不正常!人与人之间缺少的是人情;多的是仇恨!悲哀啊!不能当病人,更不能当医生!”看到最后一句话,我们所有的人必须理性下来,为什么?不能当医生,也许很多人能够做到,但是谁能够做到不能当病人?不管你现在多么健康,你做不到,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一生的规律。如果当您生病,或者当我们生病的时候都没有人当医生了,我们该怎么办?所以我们还是要理性下来。

  来,一起去关注一下今天下午举行的一个追悼会,为那位年轻的遇难者、为那位实习医生去送行。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天下午3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篮球馆近千名哀悼者,还有寄托哀思的花篮、花圈,这是一场为实习医生王浩举行的追悼会。

  除了王浩生前的同事、同学,现场黑龙江省卫生厅、教育厅以及哈尔滨市领导、哈医大领导也前来为这个年轻的生命致哀。在追悼会现场,王浩的父母情绪激动,失去儿子的母亲几乎无法站立,40分钟的追悼会,缅怀的人群心怀悲痛。王浩的学长在现场致追悼辞。

  韩志阳(王浩学长):

  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儿,很腼腆,一进图书馆就会朝着工作人员微笑。

  解说:

  今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里,所有的LED屏幕上也都写着追思王浩的话语。医院大楼的正门前挂着挽联,共勉完成王浩同学未尽的医学事业,向王浩同学学习。

  今天在追悼仪式的通告中,院方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而对于刚刚失去同事和朋友的这些医务人员来说,这样的担当也许还需要面对压力,鼓足勇气。

  韩志阳:

  首先是对王浩的悲凉,因为王浩也是从五年大学、三年硕士,硕士刚毕业考取了博士,很不容易,我们经历和走过的路都是很相似的,所以发生王浩身上或者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这种事情我们都感同身受,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一样,我感到深深的悲凉,我相信不光是我,医科大学的每一个人,包括全国所有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深深的悲凉。

  解说:

  几天来血案的发生引发了社会的持续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也都出现在了追悼会的现场。悲剧发生之后,有网站在转载此事件新闻报道的后面,设立了读完这篇新闻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投票结果显示,6161个人次的投票中,竟然有4018人选择了高兴,占到了总投票数的65%。针对这样的声音,王浩的学长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韩志阳:

  医生是一个救急扶伤的职业,这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坚信的,这也是我们所坚守的。

  主持人:

  他的学长多次用了悲凉这样一个词,真是奇怪,这可能就是一种共鸣。

  今天我在给一位医务工作者回短信的时候,我也用了这个词,我跟他说昨天晚上我是以悲凉的心态在做这期节目的。但是我的另一个心态就是能改变一点是一点。的确有一种悲凉的感觉,不过在这里首先还是要对王浩说,“一路走好”,可能天堂也需要好医生,同时希望他的父母和家人节哀,当然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受伤者尽早康复。

  我相信这几天的时间里,全国医生和医院的日子都不好过,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的日子应该格外难过。

  接下来要连线的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刘宏宇。他主管这次的突发事件,并且是医院的新闻发言人,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

  刘院长,您好。

  刘宏宇: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刚才在短片里看到王浩父母的时候感到的确非常难,因为孩子更好的生命、生活的前程好像刚刚打开,突然戛然而止了,不知道你们一直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抚慰他们的亲人,包括受伤者的亲人、家属?

  刘宏宇(哈医大一院副院长):

  实际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受害者家属王浩的父母及其亲属非常悲痛,可以用悲痛欲绝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对此组织了很多专家组,其中包括心理咨询,还有餐饮、法律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对亲属进行安抚,因为他们可以说是悲痛欲绝。

  主持人: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接下来人群会非常大,相信这几天哈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的你所有的同事,尤其很多年轻的医生日子非常难过,同时医院又不能关门,又必须正常地去面对很多的患者,如何调试你的同事,尤其是很多年轻同事们的心态?

【编辑:段红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