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伙辞职赴灾区专做志愿者 受外国人支教视频启发

2012年04月06日 08:5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小伙辞职赴灾区专做志愿者受外国人支教视频启发
在四川大坪村,李洋(右)渐渐习惯了下地干活。(资料片)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李洋有着一段极不“安分”的经历。这个坐车都会晕车的小伙子,辞掉了工作,一个人背着行囊跑到离家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地震灾区做起了志愿者。李洋今年25岁,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先后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吉林洪水灾区、重庆巫溪从事志愿工作。如今回到临沂,他成为专职公益人。

  怀揣8000元工资前往四川灾区

  李洋是临沂市兰山区人,他告诉记者,参加志愿行动的想法最早开始于2009年。当时正值大四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德国人卢安克广西支教十年”的视频,这让他突然很想去贫困地区支教。

  刚开始,李洋寄希望于学校的西部支教计划。可因为综合测评分差了两分,他最终遗憾落选。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李洋,他每天“穿梭”于各种支教的QQ群、论坛,搜集信息。只是他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2009年4月,他来到临沂交警部门与电视台合办栏目《道路传真》栏目组工作。他边工作边等待机会。

  2010年4月的一天,一位在四川做志愿者的大学同学在QQ上的一段留言,再次拨动了他的心弦。李洋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单位同事的挽留,毅然辞去工作,揣上一年来攒下的8000元工资,跑到了灾后重建的四川。

  2010年4月19日,李洋到达目的地——四川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一个散落在山上的300多人的小村子。

  “洗野菜容易吃起来是另一番滋味”

  大坪村是个很美的地方,有山有水,还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著名的北京地球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乐和家园”便在这里创建和发展。国内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廖晓义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申请了建设“乐和家园”的项目。李洋加入这个团队,每天从事农活、支教、公共设施重建等工作,忙碌而劳累。李洋深有感触地说:“洗野菜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吃野菜却不是一分轻松的体味。”

  去四川之前,李洋对父母撒谎:只去三个月,三个月之后就回家。每次给家人的电话中,李洋都会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生活,但是对于干农活、扫厕所等具体工作却很少提及,因为这些活,在家里他从来没干过。

  李洋说,在大坪村的几个月里,先后有20多名志愿者离开。不过,李洋的这个选择坚持了两年。每当父母电话中要求他回来,李洋总会说,“再待三个月就回去。”

  在2010年8月,由于志愿服务的表现获得认可,李洋正式成为“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全职项目助理。这样,他每个月有了几百元的生活补助。

  大冷天睡觉要穿两双袜子

  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腰甸子村在2010年7月下旬遭遇特大水灾,房屋财产损失严重,村民流离失所。9月初,李洋和另外三个志愿者去受灾的村子,做灾后“乐和家园”建设的前期调研和需求评估。从四川直接到吉林,李洋等人只带了简单行李。“去的时候穿的是单衣,没过多久,那边就下雪了。晚上睡觉时,我们要穿两双袜子,戴着厚厚的帽子……”李洋说。

  当年11月,李洋等人“转战”重庆巫溪县。巫溪县把打造“乐和家园”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在接下来一年里,李洋在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的“乐和家园”建设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到去年年底离开时,李洋拍摄了173盘录像资料,共计1万余分钟,完成专题片制作5部。

  现在,李洋成为临沂一家公益机构的专职行政人员,每月有了近两千元的收入。主要的工作是助残、助学、助困。“公益做得时间长了也会上瘾,做久了就舍不得走了。”李洋说。(记者 周广聪)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