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工35年值守同所变电站 未出过一次电力事故

2012年04月06日 11:17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还有4个月,该站实现无人值守,王元佬说,自己被“淘汰”了。
还有4个月,该站实现无人值守,王元佬说,自己被“淘汰”了。

  [35年前,王元佬从孝感技校毕业,分配到我市(武汉)郊区一座变电站值守。35年来,他就一直没挪过窝。今年7月,重新改造后的变电站将变成无人值守,57岁的王元佬遭“淘汰”,终于退了下来。他并不精彩的人生创下武汉供电系统一个纪录,成为我市值守同一座变电站时间最长的人。]

  带着一木箱家当就上岗

  这座变电站位于黄陂区长岭镇,距城关也有半小时车程。1977年,刚从孝感技校毕业的王元佬到了这座变电站,在现在年轻技工看来,当年的技校生,已经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生。

  昨天,他回忆起刚到站时,一切都清晰仿佛前日。刚到站时,就带着一口木头箱子,装下了全部家当。最先由师傅带,2年后,王元佬就成为黄陂供电公司守站的值班长,站里总共6个人。随后的30多年里,站里人来来去去,唯独他留了下来。

  老墙报陪伴他数十年

  变电房前屋后仍存上世纪70年代墙报,墙上清晰画有长岭区域供电图,色调虽已脱落部分,但长岭供电全貌清晰可见。王元佬指着说:“那是1975年,站里的会计画的,会计人已去世了。”

  昔日老站处处留下老王的印迹。他现在住的平房是以前变电房改造过来的,与新站毗邻,外墙上还有当年毛主席诗词,“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王元佬在黄陂城关有房,但空着没住。王元佬说,住这里住惯了。在这个变电站小院里,有两棵大杨树,他感觉空气比城里好多了。

  两个女儿名字都“沾”电

  王元佬结婚后,由于常年守站,妻子干脆搬到站里住。因为在变电站的缘故,所生的两个女儿的名字都和电有关系,一个叫王频,另一个叫王率。王元佬说:“那时学习风气浓,天天研究电波频率什么的,干脆就叫频率。”

  35年间,他带过30多个徒弟,大都发展得不错。在徒弟眼中,王元佬又被说成“王大炮”,经常为守站员工的待遇向上反映。后来,守站员工待遇果然有了改善。有徒弟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回来检查工作对他很尊重,知道他爱抽烟,经常递烟他抽,他都不客气地接。

  为防瞌睡 值班房只摆一个凳子

  小站虽小,承担着黄陂区9个乡镇的供电任务。守站35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王元佬感到自豪的是,这座变电站一次电力事故未出,也没有人身伤亡事件。

  守站很枯燥,这是王元佬说得最多的话。站里一般是2-3个人值守,值班人员的职责是,时刻盯着仪表看,稍有异常就要打报告。每隔一小时,要到外查看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尤其是线夹和高压线刀闸的接口处,看到发红,就要立即处理,马上汇报。

  王元佬说,变电站内是24小时不断人,除了专业书,杂志、报纸一概不能看。为了杜绝打瞌睡,值班室里不准摆床,后来上面发现有的值班人员用两张凳子拼起来睡,又规定只准摆一个凳子。

  上面还经常有人来暗访,晚上“偷”值班室的东西,一旦你醒来,发现丢了东西,意味着值班不专心。不过,王元佬从未被“偷”过。

  守站35年看过3次春晚

  逢年过节,年轻人有时要透透风,请个假,都是王元佬顶班。每年初夕,也是王元佬值班。值班35年,王元佬只看过3次春节晚会,其中一次还是亲友办丧事,他请假帮忙,在亲友家看的。

  今年7月,这座变电站就会改造升级完工,届时可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王元佬说了一句心底话,“有点被社会淘汰的感觉,生活的步骤感觉要被打乱了。还有两年退休,也不用守了,到时听公司安排。”

  回顾一辈子,王元佬没觉得这样的人生很失败,也不觉有多么成功。他认为,守站给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安全生产,值了一辈子变电站,任务完成了,没给国家、人民造成损失,“这样的人生也可得”。(记者 龚平 通讯员 王欣 郑峰  摄影 通讯员 朱长江)

【编辑:王慧】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