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前“微捐”渐成风尚 存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

2012年04月21日 08:46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去超市买东西找零的一毛钱能干什么?有一种叫“微捐”的慈善说明,这些一毛钱,真的可以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微捐”,指的是把自己日积月累的零钱捐出去的一种慈善行动。捐赠不论多少,只要有爱心就好,慢慢就会帮助更多的贫困者,去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自己也通过“微捐”享受助人的快乐。

  如今,这一慈善概念,随着一对夫妻的家喻户晓,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微捐”渐成时尚

  “5包小笔记本,5盒圆珠笔……这就给你装好,你过来时直接就能拿走。”

  在吉林省长春市光复路批发市场太平街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面仅有5平方米,在两排堆满纸、笔、本等文具的货架中间,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道。

  店主夏志国坐在门口,接着电话。要不是倚在凳子和墙壁中间,他旁边那张满是划痕、褪了颜色的小木桌,恐怕早就散架了。夏志国推开桌上的塑料杯,在记事本上记下订单。

  就是这家再平凡不过的5平方米小店,就是这对一分一厘赚钱、节俭度日的夫妻,14年间,走进30余所学校,为8000余名学生送去文体用品,捐献物品金额近60万元。

  近日,这对“慈善夫妻”正式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成为了“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在北京参加完系列活动,有关“慈善夫妻”带动起来的“微捐”话题却在持续发酵。

  在江苏扬州大学,一个命名为“五角社”的“微捐”项目,已经运行了近半年。“五角社”取意每人每天自愿注入五角钱。从2011年11月份开始,扬州大学法学院1002班的同学每天将五角钱存入基金会,从无间断。

  “我们从每天的小零食、饮料中节省五毛钱,一个月下来就能省15元,50个人的班级就能省750元,足够让几个贫困的孩子能上学、有书读”的负责人陈阳说。“五角社”的意义就在于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目前已经有4000多元的启动资金。

  “五角社”把资助对象设定为安徽部分山区的小学生,社员与山区学校联系,了解具体贫困学生的情况。确定资助对象后,“五角社”将每月定期为结对学生汇去生活费,或者为其购置一些课外书本、文具等。

  在深圳,刚刚启动不久的深圳2011年度慈善捐赠榜编制活动中就首次明确,往年“个人捐赠价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企业捐赠价值超过10万元人民币”方可上榜的“门槛”彻底取消,提倡并接受“1元钱上榜申报”。

  来自凡人的点滴善举,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事实上,慈善并非是富人的专利,中国慈善事业必将从富人慈善过渡到全民慈善。从出炉不久的“中华慈善奖”单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慈善夫妻”,更有磨刀老人吴景泉等“微捐”楷模,他们用坚忍和大爱身体力行长期行善,并因此感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微慈善带动微力量

  有网友表示,“微捐”并不局限于捐零钱,抽出一点时间去和福利院的儿童相处几分钟,同样是很好的“微捐”。这几天,人们对“微捐”的概念,随着天津一的哥的一句“我总比你挣钱容易点”,有了更为生动的理解。

  4月16日,天津的哥马志刚来到盲校门口,1位女老师扶着1个盲人小伙上车,开了5公里多,应收12.4元。小伙准备掏钱,马志刚捂住他的包:不收钱。小伙坚持要给,马志刚急了:我不伟大啊,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我也不伟大,挣钱比您也容易点。

  这个简单的故事,被的哥女儿上传至微博,短短两天,转发6万多次。在很多人的转发评论中,都表达了一种传递正能量的参与心态。

  人们或许还记得,整整一年前,中国慈善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慈善事业信誉严重受创。受此影响,近日,《福布斯》中文版第七次发布的中国慈善榜显示,上榜的100位企业家在2011年的现金捐赠总额为47.9亿元,降幅高达41%。企业家“惜捐”,与整个社会慈善捐款额大幅下降的趋势相同。民间慈善捐赠的断崖式滑落,实际上是对慈善环境的一次全民投票。丑闻重创了公众和企业对于慈善的热情和信任度,致使整个慈善业中枪。

  丢失的全民慈善热情,是否能够在这样的“微捐”热潮中,被重新全面激发显然还需时日检验,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传递,相信让人们感到温暖的同时,更可能带动整个社会的点滴改变。

  天津市慈善协会副会长佟树海说,慈善并不是经济实力雄厚者的专利,“微捐”这样的公益行为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慈善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无偿,它要求我们每个公民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在能力范围内发自内心地、快乐地去奉献,这本身就是一种大爱。

  佟树海说,微捐符合社会现实需要。公益是全民的,个人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对社会的责任是一样的。因为经济实力的差异,有的人可能一次只能捐出区区数十元,而爱心的分量是不能以捐款的多少来衡量的。做慈善最难的就是持之以恒,一些市民经济并不宽裕,自己平日省吃俭用,却经常为帮助别人出力,大灾多捐,平时小捐,体现了一种爱心的奉献,体现了“我为人人,不计回报”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高尚的,这样的坚持是宝贵的。

  “微捐”也须关注健康发展

  善心无大小,对于人数众多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的社会责任通过“微捐”可以很好地实现。在长春“慈善夫妻”的故事被广为传播的同时,吉林省慈善总会与13家媒体共同倡议“微捐”,并在吉林省慈善总会设立了“微捐”账页。

  据统计,短短的时间内,“微捐”账户上就收到9万多元捐款,额度从最低的2元到最高的2万元不等。吉林省慈善总会秘书长陈宝东介绍说。“‘微捐’为‘平民公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微捐’爱心无限,但小心自己的善心肥了别人的口袋。”有网友质疑“微捐”透明度有几成。“微捐”最初的自发性,来自人们内心朴素的感情。但是,随着活动的持续,如何杜绝作秀捐赠的公益运转,又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然而同时,另一位网友直言,“‘微捐’自己付出的原本就不多,本意是传递一份温暖,过于计较得失,便也失去了‘微捐’最为宝贵的价值。”

  对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微捐”也需要冷静看待,其倡导的就是“阳光捐助”,量力而行。而对于倡导“微捐”的组织,亦需要时刻善待这种微小的善意,运作透明,是对社会善意最大的保护。

  目前受各种负面事件的影响,公益事业饱受诟病。陈宝东坦言,仍需有人努力做下去,“‘微捐’这种公益形式,尚处在发展初期,必然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够全面及时、资金使用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陈宝东希望随着“微捐”的不断发展,社会从法律制度上对其做出明确规范和界定,让这种公益行为有法可依,健康发展。郭晓善

【编辑:邓永胜】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