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成农民工交友仍限老乡 基本不与城市人交往(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04日 11:1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一对好姐妹,刘燕(左)和于振宁。
一对好姐妹,刘燕(左)和于振宁。

  她打工三年,流水线上收获最亲密朋友

  她们同喜同悲,共同感受总和城市有距离

  调查显示:农民工八成交友仍限老乡同事

  人物名片:刘燕,1991年出生,湖南吉首人。3年前她中专毕业后来到宁波打工,起初做的是服装行业,几个月后转到宁波广博集团工作,在文具车间做一线工人。

  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刘燕最大的精神寄托便是朋友。

  这个在工厂流水线上的 “九零后”女孩,身边的搭档,便是她最好的朋友——于振宁。统一的工作服,使两人宛若姐妹。

  休息的日子,两人手拉手逛街。工作服里的蓝色T恤,和脚上的玫红色小皮鞋——“喏,这些都是她陪我在轻纺城买的。”刘燕指着身边的朋友,害羞地笑了。

  在宁波工作3年,没有成家,没有积蓄,也没有事业。刘燕说:“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收获了朋友,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能拉上朋友。”

  流水线上,默契搭档成为最亲密朋友

  见到刘燕的时候,她正和于振宁在干活,身侧是传输文件夹的传送带。刘燕眼睛都不用瞄一下,伸出左手,拿来一个文件夹,右手拿起另一侧的金属封条。

  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两个女孩把封条一丝不差地贴在文件夹的两侧。

  于振宁又去拿传送带上的文件夹,刘燕则在这个时间里把刚贴好的文件夹对折,码放在一边。

  不超过五秒,一个简易的文件夹做好了。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

  “这是新型的快劳夹,从国外引进没多久,国内也不多。”刘燕抬起头,笑着对我说,语话间透出一丝自豪,并不自觉地抬起头。

  我这才看清了她的容貌。很清秀的女孩子,带着点尚未褪却的婴儿肥,皮肤白里透红。

  刘燕额上挂着汗,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不出两三秒,表情又有些窘迫。

  直到再转头,望了一眼对面的搭档于振宁,她这才重新镇定下来。

  只身在外,朋友是最大的精神支柱

  刘燕的父亲在嘉兴一家工厂里打工,赚得不多,扣掉生活费,每月寄回老家的,身边所剩无几。大约5年前,哥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去了深圳打工。

  3年前,刘燕中专毕业,跟着老乡来到宁波打工。在学校里,她学的专业是服装设计,最初做的工作自然和服装有关。

  “每天就是流水线操作,只负责衣服的其中一个部分,很枯燥,和学的差远了。单子多的时候,经常加班,连着一两个月都没一天休息。一个月工资也只有一千多。”没几个月,刘燕转行了。

  一位老乡在广博集团的文具车间工作,就把刘燕介绍到了这里。刘燕在广博一干就是两年多。

  在这里,刘燕认识了于振宁。“没想到在这里做了两年……有她(于振宁)在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刘燕说,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她,最大的精神寄托就是朋友。

  于振宁比刘燕小一岁,安徽宿州人。和刘燕不同,于振宁的父母和姐姐、弟弟,都在身边。这一家五口人,全部来到宁波,在广博集团工作。

  我和两个女孩子聊了没多久,刘燕突然红了眼睛。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些愕然。

  也许是看我一脸紧张,刘燕赶紧擦了擦眼睛。

  “刚才你提到她的家人了。”于振宁懂自己的这个小姐妹,这样和我解释。

  刘燕说,她其实很羡慕于振宁:“没有家人,始终是缺少温暖的。”

  于振宁连忙插科打诨:“我还羡慕你呢,有一个那么疼你的男朋友,不是跟家人一样么?”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