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一民房地处三岔路口 半年遭遇三次车祸(图)

2012年05月14日 09:3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第一次,撞塌半间房;第二次,车子冲进卧室;前天,是第三次

  宁波一民房,半年遭遇三次车祸

  房子位于三岔路口,大树挡住进出车辆视线,路口没指示牌,所以频发意外

  去年年底,一辆大型垃圾运输车撞塌了张中民家的半间房子,还伤了他一条腿;今年春节后,一辆奥迪车则一头拱进他家卧室;前天上午又来了一辆尼桑,这次是把张家的墙角撞出一个大窟窿。

  半年时间内,张中民家就这么被不同的车辆先后撞了三次,究竟他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竟引来一辆又一辆车“前赴后继”?

  紧靠床头的墙角被撞破了一个大洞

  60多岁的张中民家住宁波鄞州区五乡镇沙堰村,这是一处民房,就在宝瞻公路旁边,家里住着老俩口。

  前天上午8点左右,张中民患有残疾的老伴正躺在床上休息。突然床头一震,伴随着一身巨响,床头的墙角破了个大洞,把她吓了一跳。

  张中民的腿不好使唤,听到声音,刚出门没多远的他拖着一瘸一拐的腿飞跑回来。

  “怎么又是一辆车子撞进来了。”

  幸好飞落的砖屑没有砸到老伴。看着被撞得一片狼藉的家,张中民欲哭无泪。他说,从去年年底至今,这已经是第3次汽车飞进来撞坏他的房子了。

  事后,东吴交警中队的民警林海平赶到现场,初步调查,这辆车牌号为浙B3W517的尼桑小轿车,正由南往北沿着宝瞻公路在行驶,开到太白路附近时发现自己开过头了,想踩刹车,可是后面一辆重型货车跟得太近,情急之下,尼桑来不及打方向,一头撞进了张中民家里。

  尼桑车一头撞在墙上,然后由于惯性反弹回来三四米才停下,小车上包括司机一共有四个人。司机系了安全带没事,其他三人都有不同程度受伤,幸好没什么大碍。

  半年里,这座房子被撞了三次

  昨天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宝瞻公路沙堰村附近。

  张中民的家在沙堰村陈家44号,这是两间平房,在宝瞻公路和太白路交叉的三岔路口北侧,紧靠在路边上。张中民和他老伴住在这里。他家大门朝南,坐在门口就能看到宝瞻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

  前天被撞过之后,张中民自己买来水泥和石灰,将撞破的围墙修复了。

  站在门口,能看到他家的外墙壁上有明显修复的痕迹。其中靠西边的水泥块颜色淡一些,年代已久。靠东边的墙上,有一大块水泥颜色偏灰,明显比西边的水泥颜色深一些。这块水泥下面,还有一块是刚刚泥上去的,水泥都没有干。

  “真倒霉,半年里,我家就被车撞了三次。这两间房子早就伤得不成样子。”

  张中民说,第一次被撞是在去年年底,一辆大型垃圾运输车撞进来,他家的半间房子都被撞塌了,房梁也被撞动了,他的腿被压伤。之后这两间房子已经大修过了。第二次被撞是今年春节过后,一辆奥迪车一头撞了进来,将他家卧室的围墙撞出一个大洞,这一次幸好他和老伴都没有受伤。没想到,很快被撞了第三次。

  大树遮视线,路口又没指示牌

  在张中民的家门口,这个三岔路口的交通状况,记者也有些看不懂。

  往东去的太白路连接到宝瞻公路时,分出两条分支,形成一个三岔路口。由于路口没有明显的交通指示牌,进出太白路,究竟是走哪条分支,很不明确。

  记者在这个三岔路口观察了5分钟,发现有的车是从北边的分支进去,有的车是从南边的分支进去,两个分支路口进进出出的车,很混乱。而且这个三岔路口中央有几颗大树,遮住了视线,如果出来的车车速稍微快一些,就容易和宝瞻公路上北上的车相撞,险象环生。

  就张中民家屡次被撞,鄞州区东吴交警中队专门派人前去调查过。他们给出结论,是由于这个路口设计不合理,而且又没有明显的交通指示牌,导致很多车辆从出口进,进口出的现象,张大伯家的房子刚好在这个路口的拐角处,所以才会有汽车三番五次地撞入。

  鄞州区东吴交警中队表示,此前他们专门把这个安全隐患点上报,本来是打算在路口设立多个交通指示标志的。可是由于宝瞻公路这个路段太窄,最近要进行拓宽,等这个路口拓宽改造好后,他们会马上跟进相应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通讯员 陈科威 记者 王健)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