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丈夫意外受伤长年瘫痪 妻子变成弟媳不离不弃

2012年05月24日 14:27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0)

  “虽然现在我们不是夫妻了,但我依然会用心照顾他,让他过得开心。”十几年来,杨祥云和丈夫何四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卧床不起的前夫何三兵。对石台县的这个特殊家庭来说,亲情已经超越了一切。

  她背着丈夫去治伤

  “要不是那场意外,我现在肯定不会躺在这。”5月18日中午,在石台县大演乡青联村马路边的一家杂货店内,何三兵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坎坷经历。虽然长年瘫痪,但何三兵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却不错。

  1984年,何三兵与隔壁乡镇的杨祥云结婚成家,并很快有了孩子。由于何三兵受过较高的教育,再加上头脑灵活,三口之家的小日子过得很红火。

  但在1987年,意外发生了。何三兵用拖拉机装运木材时发生意外,几十根粗大的木材砸到他身上,何三兵当场失去知觉……

  经过诊断,他的脊椎折断,今后再也无法站起来。妻子杨祥云背着何三兵跑了一家又一家的医院,却没能治好丈夫。

  她连夜骑车去进货

  “我现在都无法想象,那些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刚从茶园采茶回来的杨祥云向记者讲述了一些往事。

  当时的何三兵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这个曾经坚强的农家汉子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在大演乡青联村那间低矮的小平房内,杨祥云日夜守护在丈夫身旁,不厌其烦地为他擦洗身体,耐心地开导安慰他。

  治病让这个家背负了几万元的债务。为了维持生计,夫妇俩在家中开起了小卖部,来买东西的人自己挑选,然后把钱交给躺在床上的何三兵。由于本钱少,小店进货的次数非常频繁,杨祥云经常骑自行车往返20多公里到县城进货。“有一年夏天,店里啤酒脱销,为了多挣点钱,我连夜用自行车驮回了6件啤酒。”

  1987年到1996年的10年间,巨大的压力让杨祥云比同龄人苍老很许多。

  他让她和弟弟成家

  杨祥云的付出让何三兵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妻子这些年来所受的煎熬,何三兵不止一次地劝她重新考虑未来。其实杨祥云心里也异常痛苦复杂:家庭的重担已经压得她喘不气来,她知道,靠自己很难让这个家翻身,但如果再找一个人,何三兵又怎么办呢?

  其实,在杨祥云细心照顾何三兵的10年里,她的所作所为,深深打动了一个人的内心。这个人就是何三兵的六弟何四清。出于对兄嫂的尊重,少言寡语的何四清一直没有挑明,只是默默地承担起这个家庭所有的重体力活。

  1996年,何三兵突发胆囊炎,痛得在床上直打滚,他担心自己挺不过这一关。看到床边杨祥云憔悴的面容,何三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含泪说道:“祥云,我不能再拖累你了。四清对你有意,你就和他重新组织家庭吧。”

  当年下半年,何三兵主动与杨祥云解除了婚姻关系。为了共同担负起照顾何三兵的重担,何四清在与杨祥云结婚后,将自己的铺盖搬进了杨祥云的屋子。从此,一个特殊的家庭开始了他们崭新的生活。

  夫妻俩共同照顾哥

  在何四清与杨祥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小家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记者5月18日采访时,已找不到当年低矮的小房子,眼前是宽敞明亮的新房。新房中依然开设了杂货店,何三兵依然躺在那收钱卖货……

  记者采访时,杨祥云与何四清刚从茶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将午饭做好,先给何三兵送过去。杨祥云说:“虽然现在我们不是夫妻了,但我依然会用心照顾他,让他过得开心。”

  “如果没有她的长期照顾,我活不到今天,也不会活得这样好。”何三兵对杨祥云充满了感激。“你能否帮我打听下,除了低保外,我能否再享受药费方面的补助?”临别时,何三兵委托记者一件事,“他们现在压力也大,我想尽量为他们减轻些负担。”

  记者从杨祥云口中得知,目前他们这个家尚有五六万元的外债。满脸沧桑的杨祥云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年我们过得一直很苦,但毕竟日子越来越好了。”(新安晚报 汪皖平 朱春友)

【编辑:姚培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