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档案馆退休馆长义务值班11年 称活一天奉献一天

2012年06月25日 17:4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有一次,单位开完会一起聚餐。吃完饭大家还在摆龙门阵,我发现刘馆长不见了,直觉告诉我他肯定回档案馆去了。走到档案馆,一推开门就看见他俯身在桌上写东西,档案馆灯光有点昏暗,他带着老花眼镜佝偻着身体一笔一笔在那里写全宗,我眼框一下子就湿润了,心里特别感动。”宜宾市珙县档案局副局长彭富强,一提起老馆长老刘就一脸敬佩,而上述一幕早已刻入他脑海,终生难忘。

  彭富强口中的老刘,是珙县档案馆前任老馆长——退休11年仍坚持义务值班、写全宗、大扫除,坚守档案管理工作40余年的刘乐华。

  刘乐华,男,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于泸州叙永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9年退伍转业的老刘开始与档案工作打交道,这个交道一打就是43年。43年来,老刘一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奉献在珙县档案馆。他爱岗如家,淡泊名利,被单位同事视为档案馆的一面旗帜。

  “保管档案就是保护历史!”

  2001年7月,老刘从档案馆馆长位置退休。然而,由于地势偏远,且县档案局经费又少,档案馆面临着“青黄不接”,老刘最终申请退而非退地留了下来。大家都知道,老刘留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割舍不了和档案馆29年的感情。

  每个季度的一次大扫除,每天查阅档案,每晚夜间值班……老刘延续着退休前的工作状态,一丝未变,唯一变了的是他的待遇:从工资变成了退休金,有偿工作变成了义务帮忙,但老刘依然默默无闻、风雨无阻。

  即使家就在档案馆旁的楼上,老刘也没有一晚回家睡过。家人朋友曾多次劝他放下档案馆的工作,回家享清福,老刘总是斩钉截铁的拒绝了。“保管档案就是保管历史,作为档案工作人员,我有义务保护它们。”

  档案馆陈设早已陈旧,一块老旧的展板上,老刘在一张合影里找出年青的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刘和他的同事也变成了档案馆的“历史”。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应该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老刘的档案情节,起源于1969年。那年他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珙县公安局革命委员会人保组负责档案管理。在“清查敌伪档案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意外发生的一件事,给老刘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也是因为这件事,坚定了他做好档案管理的决心。

  那一次,一份个人档案被虫蛀,上面“甲长”二字笔画残缺不详,敌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看不清到底写的是甲长还是军长,在整理卡片时便写成了“军长?”。由于此“军长”是敌伪份子,调查人员准备以此定性。幸在自贡发现了真“军长”,甲长才免此一劫。

  抱着这样的信念,1972年调到珙县档案馆工作后,老刘每天早上四点就要起床。“以前档案馆没有除湿机,我就每天早上四点左右起来,把门窗打开,通风防潮。”虽然后来档案馆购买了冰柜和除湿器,老刘这个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退休。“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这个时候都要起来开窗,八九点的时候再关上。”

  到2001年退休时,老刘在珙县档案馆一共工作了29年。每天四点起床后便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整理档案、编写全宗、抢救历史档案、防虫蛀、打扫卫生、去其它乡镇进行档案管理业务指导,繁琐而又枯燥的工作,日复一日,老刘重复了整整29年。

  期间,时任县委组织部部长的蒲俊拟将老刘调到巡场镇麻岭公社任革委会副主任,珙县档案馆却“不放人”,于是此事搁浅。

  对于这一次工作调动失败,回忆起往事的老刘显得很淡然。“当时蒲部长要调我走,我心里还是很感激的。但我那时想的是,我是从农村来的,能有个工作不错了,在哪工作不是工作?”于是,剩下的时间,老刘就扎根在了档案馆。

  “用最原始的工具,裱糊出了最好的档案。”

  珙县档案馆现存档案3万多卷,可查的时间最早的档案是民国时期的档案。对于这些历史久远的档案,由于损毁严重,2004年开始,珙县档案馆开展了抢救历史档案工作。

  为了在最短时间抢救出最多的档案,档案馆请了6、7个工人前来帮忙。“抢救、裱糊、晾晒,当时请的这些人什么都不懂。全部都是刘叔叔手把手教他们的。”珙县档案局管理股副股长王建琼说,“那段时间,我们库房里拉了很多绳子,裱糊好的档案就挂在绳子上,自然晾干,这样裱糊出来的档案既干的快又平整,比用木板夹的效果要好很多。”

  因为老刘的方法得力,珙县档案馆共抢救出民国时期档案共计1000多卷。为此,四川省档案局颁发了1万元现金奖励该馆。“省档案局领导评价的是,珙县档案馆用最原始的工具,裱糊出最好的档案。”谈起这段经历,王建琼脸上露出了笑意。“这一切都是刘叔叔的功劳。”

  对于老刘退休后仍然义务帮档案馆值班,大扫除,写全宗,王建琼言语间除了深深的敬意,还有感激。

  “刘叔叔真的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去年我妈妈病重,作为独生子女,我必须请假回去照顾她。可我走了,档案馆这边就没人了,别人来查档案很不方便。刘叔叔知道后,主动帮我白天值班。等我回来才发现,当时正值油菜籽收获的季节,为了帮我,刘叔叔地里的菜籽损失惨重。”讲到这里,王建琼的声音有一些哽咽,“对于这个退而不休的老人,我特别敬重他。”

  “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要为档案馆奉献一天!”

  前几年,老刘被查出患有多种病痛,虽然经过长期治疗以及加强自身锻炼,现在基本摆脱了大病的困扰,但他的腰椎一直不太好。

  老刘一生共养育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全部事业有成。孩子们都不希望父亲退休后还这么累,多次劝他放下工作,回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却没有一次说动老刘。在老刘的心里,珙县档案馆就像他最小的孩子,不管多累多苦,他心里永远把它牵挂。

  “档案馆还有很多档案没有抢救,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认识繁体字,关于档案分卷,年限划分等也有很多问题,我能帮的上忙的自然要帮助他们。”

  老刘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珙县档案局的领导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王建琼向记者透露,几年前老刘值班一直是义务免费的,档案馆只能算象征性的表示一下。经过档案局领导的争取,现在为100元每月。“刘叔叔真的是很朴实的人,他值班这么多年,从来没主动开口要求给值班费,包括档案馆每个季度一次的大扫除,工作量特别大,他都在做。完全可以说是义务在为档案馆服务。”为了表示感谢和尊敬,每年年终,珙县档案局领导班子都自发带着礼品前往老刘家进行慰问。

  “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要为档案馆奉献一天。”当记者问老刘关于费用补助的问题有什么看法时,老爷子爽朗的一笑,“我从来就没想过要什么钱。到我退休我做档案工作都是30多年的时间了,如果不热爱,这么重的工作我根本坚持不下来。因为热爱,为它尽心尽力是值得的。哪怕一分钱没有,我也愿意来值班,来大扫除。”

  “我们劝他退休了就好好休息,他说不。”

  老刘几乎365天都和档案打交道,自然对家庭的照顾比较少。对此,老刘的三儿子刘勇说,自己小时候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倒也没觉得什么,后来渐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才觉得心疼。

  “他腰不好,现在年纪又这么大了,我们兄妹几个经常都劝他退休了就好好休息,他说不。心里很担心他的健康。”

  或许是父亲多年来爱岗敬业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影响了自己,现在珙县铁厂工作的刘勇对待工作的态度很朴实,“没想过要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平平淡淡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记者 易友波 实习记者 杨秋)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