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微博约架”撕裂社会

2012年07月11日 03:2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微博约架”,在以虚拟形式热炒多次之后,一个“真实版本”终于上演:本应有理有节的理性辩论,演变成充满戾气的肢体冲突;本应百家争鸣的互联网,因立场不同成为互不相容的各方。

  时间倒转10年,知识精英之间如果出于观点不合而互爆粗口甚至拳脚相向,顶多在朋友圈里落得几句“文人相轻、斯文扫地”之类的奚落。然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领袖坐拥众多粉丝网友的追捧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已然越过私人领域的界限,辐射至公共空间甚至影响到社会公众。

  作为网络舆论领袖,发条微博、转个帖子,不再只是个人行为,而具有了一定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责任。一言不合,立场有异,网上爆粗口于前,现实中动粗于后,这种从虚拟的“网络暴力”向现实的行为暴力的转变,损害的不止是知识分子的公共形象,还有整个互联网的舆论环境,以及网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因此,网络舆论领袖理应顾及自身言行的公共影响,这不仅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心,也是微博时代知识分子新的行为伦理。君不见,本应容纳各种观点冲浪遨游的比特之海,在“微博约架”的激化下迅速分化、偏激共振,“挺”与“拍砖”形同水火,妥协难觅、共识难求。

  互联网为不同群体表达诉求、通达民意提供了渠道和平台,但如果“是我之是,非人之是”的对抗思维蔓延网络,甚至走向“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极端主义,思想观念的自由市场就可能异化为互相对抗的“原始丛林”,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互联网的机体健康和舆论环境。由此可见,尊重和包容不同意见,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何时,暴力和对抗只会加剧分裂,对话和妥协才能催生共识。听听哲学家的告诫,自由讨论和理性辩论是臻于真理的必由之路;看看政治学家的信条,尊重不同意见是现代民主的必然要求。对于微博上观点各异的网民来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是必备的素养,“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更是应有的胸怀。

  其实,看似水火不容的观点之间,也会存在基本的“底线共识”;仿佛不可调和的群体之间,也会存在起码的“公共理性”。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更加理性平和,如何在不同观点间植入对话和妥协机制,如何在“存异”中“求同”、 缔造一个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价值图景,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领袖和每一位普通网民而言,都责无旁贷。 (李 拯)

【编辑:段红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