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保姆弃高薪悉心照料盲人夫妇 称看重家的感觉

2012年07月13日 15:1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不追求万元以上收入,甘愿每月拿1600元“补贴”,她图的什么?

  “我做事,最看重家的感觉”

  7月3日本报A12版刊登《“她做的,远超钟点工该做的”》一文,报道了普陀真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尤小霞精心照顾一对盲人夫妇的故事。她不追求万元以上的涉外社会家政收入,甘愿每月拿1600多元的“补贴”,到底图什么?昨天,记者再次走访她和她服务的4户人家。小霞说,她做事,最重“家人般的融洽”和“家的感觉”。

  “其实他们对我也好”

  尤小霞对待盲人夫妇施鹤龙、汤玉尽心尽力:既是钟点工,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又是护士,测量血压,提醒服药;还是家人,陪送医院,嘘寒问暖。“其实他们对我也好,像女儿一样。”她说。

  每次小霞进门,汤阿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风扇,让她喝杯凉水:“外面天热,先歇一歇。”汤阿婆的亲家梁阿姨也插话,有时有人送汤阿婆一些地方特产,“她谁也不送,就送小霞”。

  说话间,小霞和汤阿婆“咬”起耳朵。原来,梁阿姨进门时给了小霞300元,名义上是委托她有空帮忙买些茶点,实际上是希望小霞收下“小费”。小霞马上向阿婆报告:“要吃西瓜还是冷饮?”临走,她还向汤阿婆“发嗲”:“你不要再生病了啊,不要闲不住做这做那,有事留着明天我来做,否则我要‘吃不消’你的。”

  到哪里都很融洽

  昨天,记者跟着小霞走访了她服务的第二户人家——家住武宁路海棠苑的崔阿婆家。

  90岁的崔阿婆开门一见到小霞,就给她来了个大拥抱,开心得直笑:“真喜欢这孩子。”崔阿婆家三代同堂,家里比较大,小霞“自由劳动”,阿婆从来不对她指手画脚。每次小霞都会把活干得既漂亮又快速,“根本不用我操心”,老人说最喜欢和小霞闲话家常。

  另两户人家中,79岁的独居老太屠阿婆比较“挑剔”,但小霞从不计较,随叫随到。比如,电视机遥控器没电了、有线电视没信号了,小霞都第一时间上门“救急”。上午她给老人晾晒被子,下午还得再跑一趟帮老人收被子。“她是我服侍最久的一名居家养老对象,有5年了!”另一位朱老太也是独居。老太经常犯糊涂,有一次误以为小霞“旷工”,差点投诉,小霞知道后一笑置之。

  小霞告诉记者,在她眼中,投缘最重要。她也做过“不对胃口”的人家,比如把你当下人呼来喝去。“一次东家的一只狗跑来跑去,地板上留下脚印,让我先后擦了4次。我是为人服务不是为狗服务的。”于是她请对方另请高明。

  而她现在服务的4户人家,彼此关系都很融洽。“他们像我的父母,我从心底里关心他们。”

  既顾大家又顾小家

  作为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小霞每月收入仅1600多元。她被评为“上海阿姨”,持有高级家政服务员的证书,且是高级中的最高级别“三级”,这与其他高级家政服务员做涉外“阿姨”每月1万多元的差距甚大。“你为什么不去社会家政公司,不追求每月1万多元的工资呢?”

  她实话实说,做高薪的社会家政服务员,会失去很多人身自由,“有的要住家,有的要从早做到晚”。她说,她喜欢相对有自己时间的工作制度。反观在社区助老服务社,工作稳定,单位帮她加“三金”,“领导和同事都很好,像一个大家庭”。

  此外,来自江苏盐城的尤小霞在沪成家19年,2009年入上海户籍,她也牵挂自己的家。“我也要照顾家里,老公回家吃饭,儿子读书每周也要回家,还有年纪大的婆婆要侍奉,都少不了我。”

  说来说去,她最看重的,始终是家人般的融洽和“家的感觉”。(记者 陈浩)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