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多地出现旱涝急转 汛期全国气候为中等偏差(2)

2012年07月23日 12:1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系列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汛情,各地多早作准备,精心安排,尽最大努力确保安全度汛。

  例如早在今年4月,海河水利委员会就针对直属防洪工程:潘家口、大黑汀、岳城三座大型水库,漳卫河814公里河道及1536公里堤防,海河下游5座大型水闸枢纽等存在的不同问题,对应急度汛项目进行了筛选、设计和审查论证,在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2012年度汛应急项目建议计划上报,落实11个项目,经费450万元。目前,度汛应急经费已经下达,正在组织各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此外,天津市防汛各有关单位于6月1日起全部上汛办公,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禁擅离职守;防汛、防潮、防山洪专用设备全部配备到位,防汛值班电话、电台等通讯设施全部开通;全面检查维护通讯、网络设施,确保汛期信息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潮情和灾情,加强对水库、河道、堤防、闸涵、泵站等防汛、防潮重点部位和关键部位的巡查,确保一旦发生洪、涝、潮情,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能够按照应急响应机制迅速上岗到位,全力投入防汛抢险工作,确保度汛安全。

  由于预计今年出现洪涝的几率较大,因此黄河中下游防汛压力陡增。黄河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汛调度处副处长张希玉向记者表示,从5至6月份的天气实况来看,跟前期气象预测基本一致。随着7月份黄河进入主汛期,流域上下已经全面启动落实责任制,加强防汛值班,全部处于临战状态。

  截至目前,山东、河南两省共落实防汛储备石料240万立方米、铅丝及网片1583吨。针对黄河下游滩区群众的迁安救护,各地各级防指都进行了撤退演练。小浪底水库经过调水调沙,水库排出泥沙7280万吨,7月4日15时30分最大出库含沙量398公斤每立方米,排沙量及最大出库含沙量均为历次之最,水库减淤也为迎接黄河主汛期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公里的淮河,是我国水患灾害最频繁的河流之一。“两头翘中间洼”的河势让以安徽为主的平原低洼地区平均34年就要发生一次涝灾。

  因此自入汛以来,淮河流域各省一直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流域天气变化趋势,实行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地作出雨情、水情预报。6月下旬至7月上旬流域汛情紧张时,淮委充分利用淮河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全天候监测雨水情,目前,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远程监控和会商系统,淮委和流域各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监测雨情、汛情并组织异地防汛会商。

  此外,汛期以来,淮河防总和流域各省防指以水文气象部门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为依据,科学分析雨情、水情和工情,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拦洪蓄洪、削峰错峰等防洪减灾作用,及时调整控制性枢纽泄洪流量,实现对洪水的有效防控。7月10日,沂河发生超10年一遇大洪水,淮河防总会同山东、江苏省防指科学调度控制性水利工程,迅速使沂河、沭河的洪水东调经石梁河水库、新沭河入海,或南下通过骆马湖、新沂河入海,从而有效控制洪水,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灾情。此次科学调度,充分验证了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的东调南下工程建设效益,国家防总刚刚批复的经修订的《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也及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汛体系建设仍存短板

  虽然进入到了“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各地也做了大量准备,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多重原因,一些地方的防汛工作仍然面临不小挑战。

  首先,防汛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例如,经过多年建设,松花江流域由大江大河干流堤防,白山、丰满、尼尔基水库以及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干流河道三分之一的堤防及哈尔滨、佳木斯等主要城市,仍未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

  据天津市水务局局长朱芳清介绍,天津防汛设施也存在隐患。一是天津市城市防洪标准目前仅为20年一遇左右,防潮标准为2050年,距国家规定特大城市200年一遇防洪标准相差甚远。而汉沽和宁河、静海县城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其次是河道行洪能力差。北部永定新河现状行洪能力900立方米/秒,为设计的65%;南部独流河现状行洪能力2000立方米/秒,为设计的56%;全市一、二级河道达标堤防不足总长的1/4.三是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近年来蓄滞洪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较快,铁路、高速公路、输配电等基础设施和部分示范工业园、循环经济园、设施农业园相继落户,但安全建设严重滞后,一旦启用损失巨大。四是城市排水问题多。中心城区建成区雨水管网普及率仅为80%,还有17处易积水片,部分排水管道破损,泵站带病运行,难以应对强降雨过程。五是农村排涝标准亟待提高,全市272座国有扬水站中有125座需更新改造,排涝河道普遍淤积严重,排涝能力仅为设计标准的40%。六是风暴潮、山洪防御能力不足。

  其次,防洪体系仍不完善。

  据海委防汛抗旱办公室介绍,目前的防洪工程体系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每年都安排一些度汛应急工程项目建设,但截至目前除大型水库完成了除险加固外,其余工程仅限于修修补补,存在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此外,防汛工作中还存在着预报难、调度难、抢险难、蓄滞洪区运用难等问题;防洪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风险管理、洪水资源利用等刚刚起步;抗旱调水尚未建立长效机制,仍需采取应急方式;信息沟通机制尚在探索阶段。

  第三,复杂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仍给防汛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入汛初期出现流域性持续干旱,其后流域发生大范围降雨、局部地区形成强降雨,沂沭泗地区发生近10年一遇大洪水,流域局部地区造成洪涝灾害,今年汛期以来淮河流域已出现复杂多变的天气发展过程和捉摸不定的趋势。虽然截至目前尚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但其发生的几率在近几年越来越大。

  对朱芳清而言,复杂的天气和地理条件也给天津防洪增加了压力。一是降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6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而且主要集中在几次降雨过程,由于地势低洼,极易发生内涝。二是海河流域河道普遍上大下小、源短流急,洪水预见期短,预测预报难度大,尤其是北系的永定河和南系的大清河对天津城市的防洪威胁大。三是流域75%的洪水集中在天津入海,由于尾闾不畅,稍有大洪水即泛滥成灾。四是洪水往往与内涝和强潮遭遇,加重灾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雨情水情特点,决定了天津市“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的立体防汛格局。

  最后,防汛抗旱意识需要加强。

  朱芳清告诉记者,由于天津市多年未来大洪水,2000年以后又连续7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全社会对水资源的认识在不断强化,但有相当部分干部群众由此对防汛工作产生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去年,天津市区县政府换届后,绝大多数区县防汛责任人和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又是新上岗,防汛经验不足,需要尽快熟悉防汛抗旱工作。天津市大部分防洪工程和防汛预案、抢险队伍、防洪措施等都未经过洪水检验,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没有十足的把握。(记者 蔡敏 管建涛 孙洪磊 张兴军)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