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盘点中国人取名演化历程:从人生大事到草率儿戏(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9月21日 11:18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姓名之用——以名为介续延“明尊卑”

  在繁冗礼节下,取字也为“明尊卑”。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可以称名而不称字。在整个封建时期,这种“幼名冠字”的规矩一直被延续。

  “应魁兄?”“呦!登第兄,别来无恙?”

  时间一转,就从上古时期来到封建文明时代。“应魁”“登第”,这俩故友一寒暄,大致就能推测出他们生活的年代——北宋实行科举制后,就有人开始叫“应魁”“登榜”“登科”等名字,到了明清尤甚。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孩子金榜题名的期望。

  你看,我在那时就带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其实,“应魁”“登第”这种名字已经经过了长足发展。在夏商时代时,人名仍较简单,多以甲、乙、丙、丁等天干为名,如武丁、祖甲。

  从周代开始,我的羽翼才渐丰满起来。此后,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这到民国时仍如此,如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何以变得复杂?这与周代礼节严密的时代背景有关。《礼记·檀弓》就称:幼名,冠字。可以这样解释——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就是说,对个孩子直呼其名没啥,但对已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另取字,正为解决此问题。

  这样,我就一分为二,“名”多用于自称,“字”则主用他称。事实上,在繁冗礼节下,取字也为“明尊卑”。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可以称名而不称字。在整个封建时期,这种“幼名冠字”的规矩一直被延续。

  但从此时的名来说,与之前相比,已变得丰富多样。如汉之后,崇尚功名业绩的,取名韩安国、夏侯胜,追求长生不老的,取名霍去病、严延年,重视农耕产食的,汉初有向刘邦献计克陈留而被封为广野君的邴食其。寓意如此丰富的名字,在先民那可是不可想象。

  在封建官僚体制确立后,做官就意味着并获富贵。此时,以“臣”字命名的多了起来,唐代有裴贽(字敬臣),宋代有徐铉(字鼎臣),清代有赵廷臣、吴任臣等。这些名字与“应魁”“登第”等融汇在一起,让姓名本身也成为一种内容浩繁的文化,难以细述,只能略览其变。

  姓名之意——一个名字折射一个年代

  以名为念,开始承载更多令人难忘的记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那年出生的孩子中名字带“震”的非常之多。而提起“张抗洪”,也会立即让人想起当年长江那场大洪水……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

  随着封建时代终结,在民国时期去尊卑思潮的催动下,人名中“字”“号”等提法,逐渐隐去。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名字更直白地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从名字就可推测其具体生长年代的时代来临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欢天喜地,纷纷为子命名“建国”,如张建国、李建国、宋建国,这种名字多得不可枚举。

  到1950年抗美援朝,则开始流行邓卫国、王援朝、姜抗美,到战争胜利,又开始有人改名叫“建功”。通过名字,人们痛快地抒发保家卫国之情。

  之后的岁月里,我,仍可贴做不同年份的阶段标签。如果有人叫“超英”“赶美”,那其一定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大跃进”时期。“学雷、敬锋”的名字映入眼帘,则让人回忆起那场全国掀起的学雷锋热潮。

  以名为念,我的身上,开始承载更多令人难忘的记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那年出生的孩子中名字带“震”的非常之多。而提起“张抗洪”,也会立即让人想起当年长江那场大洪水……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在这里,我是念想。

  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也催生了不少新名。受老观念影响,尤其在农村,生儿子仍是很多家庭的愿望。如果第一胎是女儿,许多家长会选择取名“招娣”“代娣”,为的是取谐音,接下来能要个“弟弟”。在这儿,我成了盼头。

  改革开放后,思想空前解放,人们的名字演变得五彩缤纷。与政治色彩沾边的名字逐渐受冷落,“倩、蕾”等雅词多了起来,“娜娜”“龙龙”等叠字也流行开来。而随着与国际社会的交融,一些“洋名”也层出不穷,“珍妮”“丽莎”“丽娜”等也进入了花名册。

  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建国前,人们名字中常用的6个字是“英、秀、玉、珍、华、兰”,1966年到1976年这几个字变为“红、华、军、文、英、明”,改革开放初期追随“春天”气息,几个字又变为“华、丽、春、小、燕、红”。瞧,一个名字折射一个年代。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