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一康复中心办生态园 培养智障人独立生活劳动

2012年09月23日 16:2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北京一康复中心办生态园培养智障人独立生活劳动
学员和老师一起剥玉米

  从顺义牛栏山镇富各庄公路服务站往东走700米,有一片占地140多亩的农田,那就是北京利智康复中心的慢飞天使生态园,这里是中心学员们用于康复训练的基地。眼下正值农忙季节,近3.5万斤的玉米和1.5万斤的红薯面临着无人摘挖和收购的窘境。

  在种植园里进行技能培训

  “剥玉米,挺高兴的!”昨天,正在院子里和其他4名学员一起剥玉米的小宇乐呵呵的边和记者聊天,边三下五除二地给玉米棒子剥去外皮。记者注意到,每名学员的脸上都挂着开心的表情,他们除了剥玉米,还聊起了学校的生活。

  “这是对智障学员的技能培训项目之一。”负责人冯璐说,生态园是由北京利智康复中心开办的,主要是为一些心智障碍的人群提供服务。中心目前有70多名学员和40多名老师。学员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35岁。每次,来生态园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的学员人数是四到七人。“从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中心就开始对学员进行农业技能的相关培训。”冯璐说,虽然在常人眼里干农活有些枯燥无味,但不少学员还是特别愿意到这里来,因为他们可以开阔眼界,还能和不同的人“说说话”。

  培养智障人独立生活能力

  在生态园里,每名学员都会通过做一些简单的农活来训练自己的劳动技能。学员小丽是一名中度心智障碍者,在进行培训之前,她根本就不会使用碗筷。“原先我们还种植过花生,因为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花生特别甜,她喜欢吃,所以就一边吃一边剥,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她的精细动作能力。”冯璐告诉记者,现在小丽已经不用别人帮忙喂饭了,自己能使用碗筷吃饭。

  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是,通过浇水、拔草、捉虫子等相关技能的培训,有的学员还在绿化公司谋得了一份工作。“虽然现在这些学员都是由父母照看,但终有一天他们要独立面对这个社会,如果能够自食其力,对他们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其实这些学员心里都明白着呢,他们也希望社会可以把他们当成正常的一分子。”冯璐说,为了培养学员有工作的概念,有时候他们会在老师的陪同下坐公交车去另一个地方住宿。在这个过程中,冯璐发现,虽然学员小华有残疾证,但她却坚决不用。“我才不用呢,嫌寒碜!”

  农作物全是绿色产品

  因为考虑到学员自身的安全问题,所以生态园里的农作物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肥料只用堆肥,农作物虽然长得并不好看,但绝对天然绿色。“我们可不敢打农药,因为有时候学员渴了饿了,直接顺手就会摘个黄瓜、西红柿啃,连擦都不擦。”冯璐说,生态园里的日常用水来自于他们自己打的水井,所以不敢使用农药,怕污染水源。

  由于看到康复效果不错,今年生态园扩大了种植面积,种了丝瓜、茄子、豆角、大葱、白薯、玉米、白菜、水果萝卜等作物。“去年是87亩,今年扩到了140亩,我们又不会销售,结果农产品大量滞销。”由于数万斤的玉米和白薯找不到买家,再加上人手少,没人摘挖,不少地里的玉米都老了,冯璐和同事们打算把其中的老玉米磨碎。“我们不想浪费,要不然太可惜了。”

  冯璐说,前些天她把这消息通过微博对外发布,生态园里农产品的销量有所增加。“但还有很多卖不出去。”冯璐告诉记者,卖农产品的收益,除了给参与种植的学员发工资,其余的仍用于康复项目支出。康复中心也希望能有志愿者前往基地帮忙采摘和收购,别让学员们这5个月辛勤劳动的成果白白浪费。(记者 李环宇)

【编辑:吴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