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拾荒残疾父子义捐47.2元 倾囊相助感动网民

2012年09月26日 15: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华网评:47块2毛的“巨款”援助何以让人感动?  

  不久前,塞外山城河北张家口市林园北社区,收到了一笔捐给云南彝良地震灾区的款。这笔47块2毛的捐款,零零碎碎,夹杂着一些钢镚儿,装在一个塑料袋里。这是一对身有残疾、以捡破烂为生的拾荒父子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这一行动,被网民誉为“菩萨行”,并引发了如潮的感动。(9月25日 新华网)

  47块2毛钱,可能不够某些人用一次餐、乘一次出租,或者打麻将点一两次“炮”。可对于新闻中的马江父子来说,是一笔真正的“巨款”——“这点钱,需要他们卖出去100多公斤纸箱,8分钱一个的塑料瓶他们要捡近600个”!在他们“慷慨解囊”背后,一家五口所住的家阴暗潮湿,“看起来更像一个凌乱不堪的窝棚”,连个电视机都没有,全家一个月最多收入五六百块钱,全靠国家和社会帮助。连生存都自顾不暇,还捐款尽心意,怎不叫人为之感动?

  从马江父子身上,我分明感受到,他们身虽“卑微”,爱心同样尊贵。他们的“微义举”,传递出一种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如今每有灾难发生,人们纷纷捐款捐物以表达爱心。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本身没有钱,做不了公益,献不了爱心;帮助别人必须是自己有钱之后才能做到的事情。是以我们的慈善事业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向善之心有余,行善之举不足。比如笔者曾看到一则报道:在捐款现场,一位农民工看着城里人将一张张百元大钞投进捐款箱,再看看自己手中的10元钱,就怯怯地将钱揣回衣兜,汗颜地离开了。

  而马江父子捐出零零碎碎的47块2毛钱说明:公益没有门槛,爱心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慈善不分贵贱;捐一百元是行善,捐一元钱也是行善,都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来自民间的微弱慈善力量,有时候,比那些富翁明星的百万上亿捐款更能震动人心。

  据报道,在慈善事业中,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7年2月,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当一个叫露西的小女孩儿捧着她的全部储蓄来到庄园,要求进去参加慈善晚宴时被保安阻止。小露西说:“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她的话打动了全场人员。当晚,慈善的主角是小露西,主题变成:“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是的,只要心怀单纯的仁爱之心,慈善人人可为。激活人们心中那棵向善的种子,并使之生根发芽的,其实并不是金钱的多少,而是他或她是否具有爱心,是否具有一股向善的能量与动力、行善的勇气与信心。面对灾难和穷苦的人家,当人人都像马江父子那样,哪怕自身再穷再苦,都“多少尽一点心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公益时代”便指日可待。(何勇海)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