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大别山下拾栗者的乐观派

2012年10月05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信阳10月5日电 题:中国大别山下拾栗者的乐观派

  中新网记者 李贵刚

  “板栗那个熟了,挂在那个树上,笑开了脸……”

  金秋十月,时值中国大别山区板栗成熟的旺季,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挂满了“笑”开的栗苞,一阵阵秋风吹来,金黄色的板栗唰唰落下,散落在山脚下的枯草丛中,吸引了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来此一边拾栗一边对山歌。

  老龙疙是中国大别山支脉之一,地处河南商城、固始等交界之处。这里的野生板栗、野生茶叶、山野蘑菇等在当地小有名气,每逢农闲时,采拾者甚众。

  52岁的农村留守胡秀荣,正是众多拾栗者中的一位。她的2个儿子、一个闺女常年在外省务工,给她留下5个年幼的孙辈孩子,家中还散养着鸡、鸭、猪等,“老伴天亮出门在邻乡打零工,日落了才回来。”

  栗熟时,公鸡一打鸣,起床洗漱,做早饭、喂家畜,待家里收拾妥当后,胡秀荣便邀上邻居单车奔赴30里开往的老龙疙,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趁早晨露水大,板栗刺软不扎手。”胡秀荣显然轻车熟路,拾栗看上去是弯腰的活,但也得讲究,胶皮手套、硬底鞋子、剪子一样都不能少,“板栗刺毒的很,扎一下疼好几天。”

  事实上,在当地有两种采摘板栗方法,即打栗法和拾栗法。由于当地大量农村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龙疙周围多半是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组成的“空心村”,需爬高上梯、消耗体力的打栗法也渐渐被后者替代,拾栗者多是妇孺老少。

  “好在拾的栗子大都饱满、个大、耐储藏”,胡秀荣豁达地说,每年捡拾的板栗一部分留给孩子们当零食吃,一部分邮寄给外地的儿女们,剩余的储藏起来,等到春节全家团圆时再一起分享。

  与胡秀荣同为拾栗者的葛桂恩,是一位年近60岁的孤寡老人,也是一位当地库区的老移民。与众多拾栗者不同的是,他所捡拾的栗子除了分给同族的孩子们外,其余的全部卖掉换取酒钱。

  “嗜酒如命”的老人葛桂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板栗3元左右,一天能拾栗7、8斤,所卖的钱正好与他平日里喝的5斤壶装白酒价相差无几。这对于一天三喝的他来说,等于一个星期的酒钱有了着落。

  “一季下来,能挣够3个多月的酒钱呢,”葛桂恩一边摇晃着一棵板栗树一边与记者搭话,“国家给的‘五保’钱和侄子侄女们给的钱都存着,等不能动的时候再用。”

  尽管有国家“五保”户的补贴金;尽管有同族晚辈们的孝敬礼金;年迈的葛桂恩仍旧乐于自食其力的生活,“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野生板栗汁、板栗酥礼盒、板栗粉条……当地政府引进的一系列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仅让当地村民“土里刨金”,还能家门口就业,这也让众多的拾栗者萌生了更多乐观的梦想。(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