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友议“国人做事总爱抢” 折射公共资源分配无序

2012年10月12日 11: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热点冷眼]国人做啥事为何总爱“抢”?

  近期,有关公交车上挤座位的新闻很多:十一期间,广州地铁四号线列车,一位老人与一名年轻小伙发生争执,两人血洒当场,原因是抢座位;北京836路天桥公交总站站台处,因拥挤争抢,三男一女发生冲突,三人受伤送医院;9月末,因争抢座位,北京一男乘客被扎身亡……不久前杭州公交车上一名年轻小伙因没给抱孩子的女人让座,被其丈夫连打五个耳光,余音还没有散去,如今又发生更加血腥的“抢座位”行为。

  “抢座位”已成网络空间又一个热词。记者近日在某微博搜索平台输入“抢座位”,相关搜索达到64万多条,在某搜索引擎上输入“抢座位”,就能看到117万条相关信息。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挤公交车抢座位宝典”。

  记者调查还发现,“抢”现象不仅体现在公交车上,在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抢着买火车票、汽车票,抢着早点出高速路口,甚至多个景区都出现了游客抢着坐缆车、摆渡船的事情,更有甚者还发生了争执,甚至动手造成受伤,而这些又造成了景区的更加拥挤,形成了“恶性循环”。

  “抢”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为个座位就大打出手,有必要吗?”、“不抢就不能坐公交了吗?”网民的感叹和质疑代表了许多人内心的焦虑。

  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鲁良表示,从“抢”现象中,可以看到民众在城市生活中的诸多无奈,“抢座位”折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滞后,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对事关民生的基础工作的关注不容忽视,它应该与城市建设协同推进。

  网友也认为,“抢”现象的发生,反应了城市公共资源缺乏正当的分配规律,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缺乏合理有效的分配方式。网友“小猫专吃密斯陶”认为,“之所以凡事要靠‘抢’,是因为社会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规则来文明地‘分配’资源。既然大家无法靠规则达成一致,那就只能靠蛮力和伎俩了,大家都‘抢’,‘抢’也就变成了‘自然而然’。”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讲师胡颖廉认为,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把公交车的分配座位的秩序和规则看做一种公共产品,那么抢座位的本质就是公共产品缺失状态下私人权利的自我保障和救济。

  “当秩序和规则缺失时,‘抢’的现象就出现了。”胡颖廉说,对此,除应大力发展公共资源建设外,“软”制度建设是很重要的,政府公权力的基本作用就是建立并普及“游戏规则”,在城市公共交通等资源总体稀缺的现阶段,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形成社会秩序和规则,并内化为人们的意识。

  近些年,一些城市也在开始探索强化公民规则和秩序意识的塑造。比如,2007年,北京决定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希望杜绝公共场所乱拥乱挤、城市交通乱行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在一个文明城市之中,有序排队、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不仅意味着社会资源的优化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更体现着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在社会成员中的道德价值认同,而这正是一个社会良好环境的文明基石。

  一些网友认为,这些现象也折射出当今社会道德教化的困境。网友“好多鱼”说:“遇事不是友好协商,上来就抢,是对社会秩序的践踏和对文明的亵渎,也是对法律道德的破坏。以‘抢’的软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不仅无法最终解决,而且显露出太多的‘丑’。多些文明素养,多些道德教化,会让社会多些和谐。”

  网友“悄悄”表示:“我们所说的道德并不是站在所谓‘道德’的高地上,用‘不道德’的方式强制别人服从自己,那样只会使社会的道德环境更加恶化。”

  有网友建议,多探索一些实施道德教化和激励的举措,通过显性举措,让人感受到尊重的力量,看到道德教化的光芒,更让人不好意思去“抢”,从而自觉树立道德感。(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