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子十年义务照顾两孤残老人 初做好事不被信任

2012年10月15日 10:2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韩凤英在照顾两位老人。记者 朱嘉磊 摄
韩凤英在照顾两位老人。记者 朱嘉磊 摄

  延庆县六旬党员韩凤英

  十年义务照顾两孤残老人

  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一名妇女党员韩凤英,今年64岁,已有40年党龄。10年前,她开始照顾村里两位孤寡残障老人,尽管非亲非故,她却待他们如父母。

  初做好事不被信任

  起初,两位老人并不信任韩凤英。他们耳聋、眼盲、口哑,无法如常人般交流,还处处提防她。

  他们是上虎叫村的一对亲兄弟,名叫贾二水、贾三水,先天聋哑,一直未婚,无儿无女,相依为命。2003年,一直负责照顾哥哥的贾三水在劳作中碰伤眼睛,两人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村支部书记张有德找到当年已55岁的韩凤英,她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行!我肯定把他们照顾好!”韩凤英没有丝毫犹豫,就把照顾俩七旬老人的担子挑起来。

  可老人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人,每天给他们送饭、烧炕、喂药、洗衣服、打扫房子。贾三水有块手表,每天东藏西掖,生怕被韩凤英拿走,后来送给了侄子;贾二水身上揣着5元钱也送给了侄女。韩凤英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人家不相信自己”,依旧耐心地伺候老人。

  慢慢摸索与老人交流

  两位老人住的小屋在半山腰上,屋里半间炕,一口灶,没有后窗,没有暖气,四壁透风,冬天冷得伸不出手,夏天又闷热又潮湿。

  为了让老人冬天不冻着,夏天不热着,韩凤英又是烧炕,又是修房子,尽量让老人舒服。

  听不见、看不见、说不出,老人得了病没办法表达,韩凤英就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观察摸索。“每天给他们收拾大小便,我就知道他们是不是病了。时间一长,他们慢慢懂我的意思了。”韩凤英高兴地说。刚开始有个头疼脑热或吃饭不香,给老人弄药时不是扔了就故意打翻水杯,嫌药苦不肯吃,现在不了。“我只要先摸摸他们的头,再拍拍他们的手背,他们就会乖乖地吃药。”

  就这样,韩凤英慢慢找到与老人交流的方式,如今只要碰碰手、碰碰头,就能互相懂得对方的意思。

  感激儿女们理解支持

  韩凤英的儿女们最初不太理解母亲,可在母亲这么多年的坚持下,孩子们也逐渐接受了这两位特殊的老人。

  有一次韩凤英给贾三水剪指甲,老人的指甲不好修,尤其是脚指甲,又干又硬。

  就在她剪不动左右为难时,大儿子说“妈,让我来吧”。

  还有一次,二儿子留母亲在家吃饭,偏赶上下大雪,韩凤英一边吃着饭,一边不时朝窗外看。儿子知道母亲放心不下两位老人,冒大雪开车把母亲送回村里,原本半小时的路那天娘俩硬是走了三个多小时。

  说起这些,韩凤英特别感激儿女对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也特别骄傲自己的儿女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和尊敬。

  心放中间问心无愧

  可起初,村里人也并不理解。有人说:“他们脏兮兮的,管他们干吗?”甚至有人说韩凤英图兄弟俩的低保钱。对这些闲话儿,韩凤英不予理会。她只有一个信念:“把心放中间,问心无愧就行了。”

  从家到老人的小屋,本没有路。10年间,硬是让韩凤英踩出了一条路。这条羊肠道,需穿过树林,走过土路,爬上一个六七十度的陡坡,来回3里多,每天两趟,韩凤英风雨无阻,没让老人饿过一次肚子。

  10年间,纵然有困难,她也从未向村委会张口伸手。乡亲们看到她累瘦了许多,特别是2008年丈夫突发脑溢血过世后,韩凤英身心俱受打击。孩子们也说:“妈,我们别揽这活了,跟村里说一声,让别人干吧。”

  “每天我来来回回地跑,是瘦了,这不是省得减肥了吗?你爸走了,你们又都在外面工作,我要是不给他们送饭,每天一个人在家,多闷呀。”韩凤英一如既往地乐观。

  “我就是帮个忙,”她爽朗地说,“谁都有老的时候。”(记者 商西)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