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家3代5口人献血2万毫升 15年攒30本光荣证书

2012年11月06日 15:5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范家的献血账册和光荣证书 许萍 摄
                    ■范家的献血账册和光荣证书 许萍 摄

  “老范又该去献血了。”打开抽屉、翻开“账本”,59岁的李玉梅如此说道。

  李玉梅住在松江区文合路上的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区内,她的爱人范玉庆是该公司的一名职工,2006年随公司一起从温州北上落户上海。在这个普通的三代五口之家里,有一本特殊的家庭“账本”,记录着全家人的献血记录。

  昨天,记者走进这个家庭,听范家人讲述这本“账本”背后的“热血”故事。

  全家献血总量超过2万毫升

  翻开“账本”,除了4岁的孙子轩轩,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一页,记录着每个人自2003年以来每次献血的时间和献血量:范玉庆11次、总计4400毫升;李玉梅5次,总计1600毫升;儿子范国华14次,包括9次总计3600毫升全血和5次总计9个单位成分献血;儿媳郭欢欢4次,总计1600毫升。

  仅仅是记录在册的不到10年时间里,范家人已累计献血1.48万毫升(成分献血按每个单位相当于捐献全血400毫升计)。而从范玉庆首次献血的1997年算起,范家人已积攒了近30本献血证,实际献血总量已超过了2万毫升,相当于4名普通成人的血量。

  为什么要献血?范家人的回答很简单:“对自己无害,又能挽救他人生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在他们看来,献血就是这样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光荣“传统”已延续15年

  范玉庆是河南人,曾在北京工作了15年。从1997年范玉庆第一次在北京街头献血,15年来,范家人把无偿献血的“传统”一路从北京带到了温州,又带到了上海。

  范玉庆第一次献血纯属偶然。“有一天和儿子一起走在街上看到献血车,他说要去献血。”范玉庆说,但那年儿子才16岁,献血的要求被拒绝了。不过,儿子没献成,范玉庆却献了,自此,从最初的每年一次到后来的每年两次,范玉庆从未间断无偿献血。到今年11月12日,范玉庆将年满55周岁,到了符合献血年龄的上限。“但只要身体健康、血液质量合格,就可以申请延期到60周岁。”范玉庆说,这个申请是他早就决定要写的。

  范玉庆的这条“无偿献血路”,李玉梅不仅支持也一路相随,一直到4年前,年满55周岁的她才停止献血。但李玉梅仍充当着全家人的献血“管理员”,做好每个人的献血记录、保管献血证。

  一代又一代接力传递大爱

  15年里,范家人的献血“主力”也从范玉庆和李玉梅变成了儿子范国华和儿媳郭欢欢。

  范玉庆告诉记者,儿子范国华第一次献血“受挫”后,便前往加拿大留学,一去就是6年,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1999年回国期间第一次无偿献血。学成回国后,范国华更是每年都无偿献血。今年5月起,他开始改变献血方式,尽管工作繁忙,却已经坚持连续5个月到松江区血站进行成分献血。

  儿媳郭欢欢进入这个家庭后,从未献过血的她也逐渐被感染。2008年以来,除去怀孕和哺乳期那两年,郭欢欢也坚持每年献血。

  李玉梅告诉记者,家里没有人在血站工作,也不需要靠献血来换回些什么,但献血这件事已毫无争议。有时,该轮到谁献血了,就选个周末,一家人一起出门,先去献血屋献血,然后再四处逛逛。“我们孙子还抱在手里的时候就去过献血屋了,到现在他去献血屋和血站都熟门熟路不怕生了。”李玉梅说,虽然离轩轩长大成人还有很多年,“但我们想,到时候他一定也会延续我们家庭这个特殊‘传统’的。”(通讯员 许萍 记者 左妍)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