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感恩社会“重生”退伍战士爱献重症白血病患者

2012年11月27日 1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安徽小伙万阳曾罹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社会爱心合力救助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今,万阳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关爱白血病患者。万阳和他的朋友们组成了名为“爱心码头”的关爱团队,正将“阳光行动”常态化。

  记者最近在此间一家医院中见到这位爱心志愿人士时,万阳告诉记者,前不久,几位存活希望很大的白血病患者相继离世,让他萌生成立专门救助成年白血病患者的基金会的念头。

  2004年,万阳从安徽阜阳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边防反恐战士。复员后,他来到上海打工。不久,万阳病了,经医生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恶性血液病,死亡率和白血病不相上下。幸运的是,万阳的弟弟与他骨髓配对成功。但将近40万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费用让清贫的一家人一度濒临绝望,危急关头,社会爱心的合力救助帮助他弥补了骨髓移植手术费用的巨大缺口。

  万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回想当初,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如果没有媒体的呼吁,没有随之而来的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捐款,仅仅是靠借债、靠家里人东拼西凑,是怎么也补不上这个缺口的”。

  病愈后,万阳便在医院后面的小区附近卖鸡蛋,赚点生活费,减轻家里人的负担。他说,“每个月也就赚个千把块。”万阳卖鸡蛋的地点经常有病患家属出入,因为自己的生死经历,他对这些家属的心情越发感同身受。

  万阳说,一个“李金鹏”的30多岁病人曾让他动容的。他清楚地记得,李金鹏的无助母亲走过摊前,哭着跪了下来,说“愿意一命换一命”,原来,为了医药费,他们只能在菜场里捡菜叶吃,但活下去的希望还是渺茫。那天深有感触的万阳把自己的鸡蛋全都送给了那位绝望的母亲。他说,之后还常去病房里看望李金鹏,塞上几百块钱,给他们一些宽慰。

  让万阳难以忘怀的另一个血液病重症患者叫“孙伟”。万阳说,孙伟临走前几天,拉着自己的手感叹,‘真的不想死啊,父亲42岁才生了这么个儿子’,上有老下有小,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万阳告诉记者,很多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如今仍旧和他在一起,每个礼拜都到病房里戴着口罩和这些不幸的人及其家属聊聊天。每次来医院,万阳的双肩包里都带着记录本,他说,这是《病人日志》,横条线上记录着各个不同的不幸经历,“董怡君,女,25岁,急性淋巴白血病,江西上饶农村人。家里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中为她已经倾其所有……医生说如果各种条件健全,她的治愈希望能有80%,但她现在整日以泪洗面,她说自己不想死……”

  记者看到,这半年里,日志里总共写了20多个病人患病经历,每次,万阳都会补上几句当天的状态,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心理状态等等。他说,“是一份记录,也想总结一些经验,给以后为病人的安抚提供些参考。”

  这本日志里,有五六条记录已遗憾地画上了句号;有两三条记录得到了圆满的终结,重新开启了生命篇章。余下的那些,万阳和他的朋友们还在续写。截至目前,“爱心码头”已经吸引了50多位来自社会志愿者加入,大家也通过内部募捐尽最大可能帮助那些急需医药费的病人。

  欲把这份“志愿”当成终生事业的万阳告诉记者,他和朋友们正在筹备一个专门针对中青年白血病患者的救助基金会,通过汇聚各界的爱心力量,让自己重生的奇迹在更多的人身上上演。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