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卫工1天上山4趟清垃圾 “野路”污染最难清理

2012年12月11日 15:5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环卫工1天上山4趟清垃圾“野路”污染最难清理
 安旭红制图

  故宫、颐和园、什刹海、香山……如今,这些重点景区已是北京游的必选景点。每年的国庆长假等重要节假日,都会成为这些景区垃圾处理能力的“大考之日”。往往游客过后,留下满地狼藉。针对游客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北京的各大景区究竟该如何应对?

  公园设施山路上

  平均每50米有一个垃圾桶

  在香山公园东门广场,分布着6个灰色垃圾桶。它们的造型像六角宫灯,高约1米,上宽下窄,箱体的6个侧面上都有垃圾投放口,大小足够塞进一只碗装泡面的纸桶。此时,6个垃圾箱里的垃圾早已被环卫工人们及时清理掉。

  游客老章觉得香山近几年有很多变化,“最明显的是干净了,山路上垃圾桶多了。”早些年,老章爬山经常看到游客想扔垃圾却不知道往哪里扔,“走上挺远才能遇上一个垃圾桶,现在你再看,隔不远就有一个。”

  公园东门正对着勤政殿,殿前两侧各有一个灰色垃圾桶。沿勤政殿北侧的路向前走20步,路边是一组树桩造型的垃圾桶,一个桶用来装可回收物,另一个桶用来装其他垃圾。再向前10步,是一个直径约两米、高1米多的大型树桩造型垃圾桶。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景点玉华岫,沿路有大大小小的垃圾桶12个。

  有时,老章边爬山边留意垃圾桶之间的距离。“离得近的隔着二三十步,远的五六十米,具体的数字我没数清楚过,但平均下来,每隔50米肯定能保证有一个垃圾桶,要么在路的转弯处,要么在长缓坡中间的路边。”

  香炉峰

  10个垃圾桶都在显眼位置

  作为登山的最后一站,山顶香炉峰既是游人们居高远眺的观景平台,又是进行休息、调整的好场所。正处旅游淡季的香炉峰,游人仅有十来位。老章指了指观景平台旁边的小山坡,“以前来总看见山坡上有矿泉水瓶、包装袋。”那里离东边供游人坐下休息的回廊二十来步,离最近的垃圾箱仅十几步。

  站在香炉峰石碑所在的观景平台上,目力所及,峰顶附近有6个垃圾桶,都在显眼位置。在观景平台东侧的回廊里,3个垃圾桶几乎是等距离拉开摆放。回廊东侧楼梯边,还停放着一个可移动的大型塑料垃圾箱。而这些垃圾箱里的垃圾也已被清理干净。

  “野路”污染清理之难

  “最可恨的是往隐蔽的地方扔”

  在众多“驴友”眼中,香山是进行拉练的首选之地。跟普通游人不同,“驴友”登山往往选择普通游客不会踏足的“野路”,比如防火道。香山易爬和近便的地理位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驴友”在周末到香山进行户外活动,随之而来的便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大量出现在“野路”上。由于远离正规观光游览线路,环卫工人们很难深入到这些“野路”中对垃圾进行清理。

  王瑞辛,网名“夏天”,资深“驴友”,“‘夏天’环保香山队”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2012年8月开始,为了消灭“野路”上被一部分“驴友”们制造出来的“惨不忍睹”的垃圾,他发起了夜爬香山环保活动,每周三晚上是固定的活动时间,少则十几名、多则六七十名“驴友”,一起戴着头灯,手拿垃圾袋、长夹,在“野路”上清理各种垃圾,一路背扛下山。每次活动后,王瑞辛会把活动照片和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公布到网上。从2012年9月5日至11月21日,他们的环保活动总共进行了10次,捡拾垃圾194.82斤。“最可恨的是那种,他们在野路上扔垃圾,还不想被同行的其他‘驴友’发现,就故意往隐蔽的地方扔,比如山沟里,清理难度特别大。”

  入冬后,“野路”上的垃圾逐渐少起来。王瑞辛分析,冬天人少是一个因素,近来的大风也很可能把一些垃圾吹到山下去,降雪、落叶的掩埋也是“野路”上垃圾变少的原因之一。他回忆,今年“红叶节”过后,“野路”里的垃圾数量“多得惊人”,他和20多位队员清理了一天,“愣是清不完”,那些在山沟里、峭壁上的垃圾,“我们只能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尽可能地去清理。”

  专家建言

  环卫资源可向热点景区倾斜

  著名旅游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博士介绍,目前在华山,旅游旺季时会有“蜘蛛人”在悬崖峭壁上清理垃圾,“游人亲眼看到清理这些随手扔的垃圾有多危险,但至多也只是一种感化作用。”

  刘思敏博士分析,“现在我们的游人出现随手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很多是出于法不责众的心理,在公共场所,大家的自我约束意识会下降,我们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公园管理方、媒体也应加强呼吁。”

  他同时认为,目前“更靠谱”的做法是在有需要的时候,从社会管理方面对重点景区进行倾斜,在必要的时候将景区周围、甚至是全市资源向这些热点景区倾斜,比如环卫车的调配、临时垃圾桶的添置、移动垃圾桶的配备,包括环卫工人、警力、卫生执法力量等,这样会大大缓解当前的问题。“具体到香山,多设移动垃圾桶,合理、及时地利用索道运送垃圾下山,提供更多的相关设施,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环境保障

  环卫工人 一天上山四趟 做到桶空路净

  老章下山时,负责清理香炉峰区域的环卫工人也正下山,手里拎着大塑料袋和捡拾垃圾的夹子,袋子里没装多少垃圾,只有两三个矿泉水瓶和一些枯树叶。从山顶到下层平台,途中有4个垃圾桶,每次经过,环卫工人都要停下检查一番,台阶上、路边的落叶和稍大一些的枯枝,他也不会放过。

  “这是我今天最后一趟了。”下完所有的台阶时,他已经满头大汗,脸微微发红,说话有些喘。“一天上去四趟,扫路面,清垃圾桶,把上面的东西都装这大袋子里带下来,然后再放到大的垃圾箱里,最后我们集中拉走处理。”

  相比较而言,何大姐(化名)的工作要轻松很多,至少不用每天上山下山。香山近百名环卫工人们的班次分为早班和晚班,早班从每天早晨6时开始工作到下午3时30分,晚班则从每天上午8时开始至下午5时。“只要是工作时间,我们都得在自己负责的片区里来回走,做到垃圾桶及时清,路面干净。”

  垃圾压力 “人多的时候坡上都扔满了”

  “现在天冷,游客少,前一阵子人多的时候真是忙不过来。”说起“人多的时候”,何大姐的嗓门明显提高,“根本就扫不过来,人多,垃圾桶一会儿就满了,素质高的把垃圾放垃圾桶旁边,有的根本不管,直接扔路上,山顶上就更别提,坡上都扔满了。”

  事实上,其他重点景区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目前,北京市所有景区入口处以及容易“垃圾遍地”的重点观光区,都设置了提示牌,提醒游人们注意保持景区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弃垃圾。尽管如此,几乎每到重要节假日,香山、颐和园、什刹海等重点景区的垃圾清理压力都会暴增。

  香山公园环卫工人蔺师傅(化名)对此既气愤又无奈,“人多的时候明明垃圾桶就在旁边几步远,人家就是不往那里扔,有什么办法?我们要是说了,人家说我们态度不好,不说吧,实在生气。”蔺师傅曾经寄希望于在旅游旺季前来景区进行志愿服务的学生志愿者,“但后来发现指望不上,大部分都是来走个过场。”

  它山之石

  日本 垃圾带回家分类处理

  在日本,生活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到某些还没被开发成为正规景区、附近没有环卫工人或垃圾桶的地方游玩,日本民众也会在出行前自备多个垃圾袋,在回收游玩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的同时,一并做好垃圾的分类工作,最后全部带回,送到垃圾回收站点。

  新加坡 违规重罚

  在反对随地吐痰、禁止乱扔垃圾、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等方面,新加坡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罚款标准,十分严格。现在,在新加坡随地吐痰会被处以约合人民币50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处7天监禁,并到各地做义工。如今,新加坡人的行为全靠自觉。

  韩国 垃圾换积分

  目前,韩国的国家公园采取“绿点制度”,在旅游中收集公园内的垃圾,可按重量获得积分。一般垃圾每4克计1点,玻璃瓶每10克计1点,累积500点可用来支付停车费用或预订某些商品。

  德国 乱扔垃圾将被罚

  德国的法律法令很多,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则是明码标价,比如,乱扔废轮胎最高可罚款1000马克,乱扔旧报纸罚款80马克,乱扔各种瓶子罚款80马克,乱扔布玩具罚款80马克等。

  美国 警察开罚单

  美国人相当在意垃圾的处置是否得当。有报道称,在美国,起诉案件里大部分涉及有害垃圾的处置不当问题。美国对公园或公共旅游场所的垃圾管理非常严格,公园或景区里有便衣警察,看到游人乱扔垃圾,警察会上前开罚单,这个罚单有法律效用,跟路上违章停车一样,必须缴纳罚款。(记者 习楠)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