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知名作家裸捐30年一贫如洗 甘当苦力免费行医(图)

2012年12月20日 15: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知名作家裸捐30年一贫如洗甘当苦力免费行医(图)
周嘉在工地上干活
周嘉在给工友看病

  达州作家既当苦力又免费行医 裸捐30年一贫如洗

  他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是一位真正的苦力,同时还是一位名满大巴山的医生。他著述颇丰,深受读者景仰;他给数万人看过病,坚持不收分文;他以下苦力为乐,和一群“棒棒”在车站和工地上卖力为生;他赚钱不少,却几乎全部捐给了更需要帮助的人。他,就是“巴山怪人”周嘉。这些年来,他始终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只想悄悄地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记者经多年“明察暗访”,试图向读者完整展现他的传奇人生。

  免费行医30余年

  周嘉曾在达州市中医学校任教,取得主治中医师资格。不过,说他是医生,倒不如说他是郎中更为准确——虽然他也在给人看病,但却没有固定的场所,也不属于哪家医院。但他跟真正的江湖郎中相比,又有本质的不同:他从不收人一分钱。

  1983年至今,周嘉已经为数万名患者义务看病。不但不收一分钱,反而还赔进若干,因为去偏远的山区看病,车费都是他自己出。当很多人都以收入的多寡来作为成功的标准时,周嘉却在心里固执地奉行着另外一个标准,那就是自己义务看病的人数的多少。找自己看病的患者越多,他的内心越充实,也越开心。“这说明了我们祖国医学——中医的伟大和成功。”

  作为医者,周嘉还有一件令自己开心和自豪的事。2005年,他的一本关于中医学方面的专著《大话中医》出版了,书店里很快就卖断了货。《散文》杂志主编贾宝泉评论他“创造了一种文体”,“不论是在中医界还是文学界都是一个创举,都具有极大意义。”。

  把下苦力当成自己的事业

  这位医生却偏爱下苦力。

  平头、布衣、胶鞋,扁挑、绳索、铁铲。

  这形象出现在热闹的火车站广场,便有人高声冲他喊:“棒棒,过来!”扛着扁挑绳索的他赶紧一路小跑奔了过去,生怕晚了一步被别的“棒棒”(川北和重庆一带人们对用简单的木棒和绳索替人搬运物品的劳动者的称呼)抢了先,脸上还是一种地道的农民式憨厚表情:“送到哪儿,老板?”

  这形象出现在偏远的大巴山深处的煤窑,就跟其他挖煤工“煤黑子”一样,通体漆黑,一丝不挂,推着矿车在狭仄阴暗的矿洞里爬进爬出。没有人知道他来自哪里,也没有人打听他是什么身份。他跟其他“煤黑子”们一样下体力,一样大碗喝酒大碗吃肉,一样说笑话摆荤段子。不同凡响的是,他还可以给“煤黑子”和他们的家属看病开药方,给大家伙儿唱歌。

  周嘉绝不承认这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下层”。“我本来就是一个底层人物,天性爱跟底层劳动者打交道。”这样的行为方式也的确能给他带来许多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尤其是对生活和社会深度的思考,于是,“种种机缘的综合之下,我当苦力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他说,“有时候,它甚至就是我的事业。”

  把苦力作为事业,在周嘉的身上并非虚语,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甚至差点成了残疾。1996年夏天,周嘉在州河上游赤脚拉纤时,左脚最大的一根脚筋被锋利的玻璃片切断。

  但他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至今。

  不谋名利为穷人写书

  但是,这位苦力毕竟是一名真正的作家,还是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达州市作家副主席。其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文学》、《大家》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逾百万字,近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等他》、中医专著《大话中医》也颇具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后不久,周嘉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问候信:“

  周嘉先生:您好!四川地震后按我保留的电话给您打电话却打不通,我有一朋友是达州人,他告诉我达州没事。我估计您此时一定又下到灾区去了,先写几句,一是问候,而是祝福!恭祝安好。蒋子龙。”

  周嘉的电子邮箱里还保留着这样的电子邮件:“亲爱的周嘉:我在飞机上看了《等他》的一半,有时真的流眼泪……以后要把书介绍给一家台湾的出版社。马悦然。”

  蒋子龙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作家。马悦然(GoeranMalmqvist)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个评委之一。

  在别人看来,能被蒋子龙和马悦然赏识,绝对是难得的“社会资源”,其“使用价值”万不可浪费。一位编辑就好心地劝周嘉,“要珍惜进入马悦然视野的机会”。但迄今为止,周嘉都没有对他们提出过任何功利上的要求。“我们之间的交往,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周嘉如今已年过五十,但其强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远胜年轻的小伙子。作为作家,他还要继续创作作品,永远没有停止。

  “我不是为钱而写,也不是为名而写,我只为心灵而写,为大众——尤其是底层百姓而写,这个初衷和原则将贯穿我的整个人生。”

  《等他》的扉页上就有这么一句话:“把此书献给普天下和我一样穷的穷人。”

  周嘉自己,也的确就是一个穷人。

  裸捐35年却一贫如洗

  一位达州作家在文章中这样形容周嘉的家:“这是一个作家与主治中医师的家么?在当今城市中,还能看到这样的家么?满目残败,如此破旧,竟无一件50年代后的家具。再看破家的主人,布衣裤,解放鞋,分明是个农民,谁让他至今仍买不起一件50元以上的衣服呢?……其他消费?他烟酒不沾,上下班15里路程,多半步行,为的是节约五角车费。在乡下,兜里揣个冷馒头,为的是节约一顿饭钱……”

  五十多岁的周嘉至今单身,跟患有眼疾的老母住在狭小的房子里。“只有一架床,让母亲用,我自己就睡在地板上,或者用板凳支撑起床垫,凑合着用。”

  为什么这么穷啊?因为他30年来赚的钱,大都用到帮助别人去了。

  首先是资助学生。他的学生大都来自贫困的大巴山区,有的连饭都吃不饱。于是,他常年都有三五千元“借”在贫困生手里,说是“借”,基本上就是有借无还的。

  然后是帮助社会上更需要帮助的人。只要见到需要救济的人,周嘉二话不说就会解囊相助。

  在街头下苦力的收入,基本是收了雇主的钱,马上就送给街头的流浪老人和小孩。有时候,他一天赚到100元,结果连坐公交车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我也并不想去做那么多的好事,但一旦遇到了,就克制不住地要去帮助别人,否则心里难受。”他说。

  “也许,周嘉他其实不是一个穷人,而是我们的观念穷困。”诗人龙克如是说。(廖晓伟 靳廷江)

【编辑:肖媛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