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下第一庄”背影远去 石家庄人开始怀念集市

2012年12月23日 2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石家庄12月23日电(申玲敏)“已经有一二十年没赶过集了。现在城市人想赶个原汁原味的集市已经很难了。”74岁的何及书感慨说。

  何及书的家在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市中心,被鳞次栉比的建筑包围。近些年,这个城市的马路越来越宽,高楼、绿地也越来越多,但已容不下小商小贩聚集售卖的集市。传统的集市已经远离城市,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商场和大型超市。

  在中国,集市是指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而且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其交易的商品一般多为日常用品和易耗品等低级货物,为集市附近的乡村居民服务。

  石家庄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还一段时期被称为“天下第一庄”。这个上个世纪初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600余口人的村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市区城镇人口超过286万人的特大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中村”也在迅速消亡。2012年初,该市提出“年底前彻底拆除19个城中村”。没有了场地和主要消费人群,集市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以前,石家庄就是一个‘大村落’。最近二十年,石家庄飞快发展,集市在市区已不见踪影。”何及书说,集市上的东西物美价廉,货也全,像缝纫机针、泡沫鞋底这类超市里没有的东西,在集市上都可以找到。

  23日一大早,久违集市的何及书,特意乘坐公交车到城区东郊的中仰陵村赶集。

  记者现场看到,中仰陵村的集市“躲”在一个硕大的广告牌后面。拐过广告牌,就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个体商户摆摊叫卖,琳琅满目的货物排列在村里街道的两侧。沿着街道走向村中,小孩穿的老虎鞋、自制各类图案的鞋垫、糖人等这些城里人罕见的事物一一出现在眼前。

  杂货老板王小丽说,农村人口不断减缩,而城里人追求品牌,大多选择到商场、超市购物,近年集市规模逐年缩小,原来的个体商贩也大多另谋职业。

  不过,充满生活气息的中国传统集市作为一种文化,也开始引起不少市民的怀念。

  “以前我就住在这儿附近,这个集赶了几十年。一到日子我就来逛一圈儿,已经成了一种习惯。”60岁的赫信丰老先生说。他于2011年成为拆迁户,如今已搬进城区居住。

  “80后”市民朱雅丽说,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已经有很多年没赶过集了。生活在市区,工作忙碌,超市随处可见,没时间、也没心情专门坐车到大老远的地方赶集。现在想想,很怀念以前集市上的叫卖声,怀念挎着篮子跟菜商讨价还价、排队等着热腾腾的肉包子出锅的情景。

  记者发现,这个城市的“90后”、“00后”们甚至已不知道集市的存在。18岁的刘倩说,她只在电视上见过农村集市的场景,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赶过集。

  在中国城镇化浪潮中,石家庄只是一个缩影。201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蓝皮书指,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城镇常住人口首超农村常住人口。蓝皮书说,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

  这或许意味着更多的集市因此而消失。

  为保留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集市,有专家表示,政府应该在扩建城市的同时,对集市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管理,使一部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集市能够有所保留和发展。(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