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疆二代”眼中的新疆:亲情与机遇难舍

2013年01月10日 1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乌鲁木齐1月10日电 题:“疆二代”眼中的新疆:亲情与机遇难舍

  中新社记者 程勇

  50多年前,响应国家号召,来自中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奔赴新疆,扎根新疆,在这片热土上创事业、组家庭。50多年过去了,这些人后代眼中的新疆如何?就此,记者采访了被当地人称为“疆二代”的新疆人。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张志浩的父母就属于这一批人。

  张志浩1957年出生在新疆伊犁,在这片号称“小江南”的西域之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没有受过苦。他说,就算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家吃的也是白面馍馍。

  经过多年的努力,张志浩离开伊犁到乌鲁木齐发展,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厅级官员。他说自己是新疆出生、新疆长大的地道新疆人,对户口本上标注的祖籍湖北没有多深的印象,他从内心已将新疆当做自己的故乡。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吴清3岁时就跟着父亲到了喀什,他从小就在喀什,以后读书、当兵、复员、进政府,一直干到现在,一晃50多年过去了,目前在喀什地区工作。

  他说,喀什是个好地方,说心里话是真喜欢这儿。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物产又丰富,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天气呢,除了开春有点沙尘,一年四季气候都很好。夏天再热,只要躲到树底下,太阳照不着,就凉快得很。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济从小被寄养在吐鲁番的姥姥家。他说,像他们这样的“疆二代”,从小就跟维吾尔族小孩一起长大,出门办事方便得很。记者采访时见到他用维吾尔语与当地民族商贩谈所购买特产价格,那种热乎劲儿令人印象深刻。

  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彭浩在历经上海繁华之后,终于在回到新疆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现在是一家网络技术公司的总经理。毕业于上海某学院网络技术开发专业的彭浩,北京大连西安成都等城市都去过,但他觉得待在新疆最舒服。

  说到新疆的弊端,彭浩说主要是交通不方便,1987年他随父亲回陕西老家,从乌鲁木齐走了整整5天,现在虽然每天都有航班,直飞乌鲁木齐的有好几班,经停乌鲁木齐后,还可以飞北京上海济南成都,也算方便,但昂贵的机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

  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杨振宇即将毕业于浙江某大学,对今后的去向他十分彷徨,一方面新疆有他的父母,同时工作相对浙江来说比较好找,而且随着新疆的不断发展开发,他如果选择在新疆工作,今后的前景可能很好,但让他放弃已经生活4年的浙江又十分困难。

  采访最后,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养老福利院,这里生活着一群儿女在全国各地工作,自己又不愿意离开新疆、曾经为新疆的大发展作出贡献的老人,他们大多有一种想法;离开故乡几十年,已经习惯了新疆夏天的凉爽和冬天的暖气,新疆已经让他们“故土难离”。(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