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亲戚聚会发言大纲爆红网络 长辈问婚姻收入引反感

2013年01月26日 00:0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回家过年,你会被“审判”吗?

  ——“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引发网友共鸣

  “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生孩子了吗?”“年终奖发了多少?”……春节临近,一张《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截至目前,转发量已达4万多次,不少网友围观后大呼“Hold不住”:还让不让人过年了啊!专家认为,长辈要多与晚辈平等交流沟通,不能以一种高压的姿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晚辈身上。同时,晚辈也要对长辈的关心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爆红网络网友直呼“Hold不住”

  “不认识我了吗?小时候抱过你呢!两家关系很近,一转眼长这么大了!(其实平时从不来往)”这张名为“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的制图以此开篇,列举了亲戚们见面后最常用的一句开场白。

  随后,亲戚们的问题一般直奔主题而去。“结婚了吗?”如果说结了,那就要详细交代另一半的所有资料,重点是收入;接下来就会问:“生孩子了吗?”如果说“生了”,长辈们就会要求把小孩子叫来看看,然后让其表演唱歌、舞蹈、说笑话……如果说“没生”,长辈们就会劝你早生孩子。

  如果“没结婚”,就会问:“有对象了吗?”如果有对象,长辈们就开始滔滔不绝:“怎么还不结婚,要趁热打铁,免得夜长梦多,拖久了肯定会被踹、被抛弃,各种被看不起……”

  如果没对象,各种“忠告”更是扑面而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快点找对象,不然谁都不放心,父母不放心,周围的人不放心,大家都不放心(其实主要是发言人自己)……”“我介绍一个给你吧,这个人多么优秀,跟你多么合适,你绝对是捡了一个便宜,立刻就找个时间见面,最好第一次见面就将婚事定了……”

  该列表发出后,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截至目前,转发量已达4万多次,吸引了20多万网友参与讨论,并已进入微博热搜榜前十名。

  见招拆招:打太极、卖萌或者“先发制人”

  不少网友围观后表示深有同感,纷纷吐槽“那些年拷问过自己的‘毒舌’亲戚”。网友“伊吹鸡腿子”说,每次年夜饭桌上,某长辈都会把我小时候跟姑姑坐火车,把一坨屎拉在姑姑腿上的事跟大家绘声绘色地讲一遍,完全不顾已经20多岁的我在一旁面红耳赤,这还让不让人过年啊!

  网友“笔筒筒”说,我一长辈每年春节都问,谈朋友没?还没谈?别挑了,再不下手,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亲,请问谈恋爱是菜市场买菜吗?两毛五一斤?网友“幻灭的健美裤”说,我小的时候,还被逼着(当着所有亲戚的面)与姐姐合唱《葫芦娃》的主题曲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长辈们犀利的拷问,网友们纷纷提出应对之策。网友“追着风跑的小猫”决定在亲戚面前打太极:无论长辈们说什么,一律回答:哦,好的,没问题,谢谢阿姨(伯伯)关心。网友“弘三石”则选择卖萌,用“俺现在还小着呢,嚎~”这一句话回答所有问题。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我们要先发制人!”有的网友对照着《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整理出一份《反击亲戚发言列表》,在亲戚发问之前先问:您女儿谈朋友了吗?结婚了吗?儿子在哪复读?给孩子备婚房没?您血压血脂血糖正常了吗?今年股票赚钱了吗?换新车摇号摇上了吗?退居二线了吗?……

  长辈和晚辈要相互理解和尊重

  是长辈们关心过头,还是晚辈们不懂爱?今年27岁的许洋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某教育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他目前事业刚刚起步,收入不高,想事业稳定后再谈恋爱,但每次过年回家都要经受“七大姑、八大姨”关于恋爱、收入等各方面的拷问,自己心里很反感。

  “我完全明白长辈们的好心,但希望他们能给我一些空间,尊重一下我的想法。”许洋无奈地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孙进认为,“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沟通,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也多是高压式、控制式的,例如,长辈对于晚辈的婚恋、生育问题,往往是想控制、指导,而不是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在中西文化融合的今天,难免会引起晚辈的逆反心理。

  “在这方面,长辈们应该反思。”孙进说,长辈需要明白,晚辈们也会成长,对事情的看法也会趋向成熟,更何况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长辈们应多与晚辈平等交流,而不应将自己的想法或人生经历强加于晚辈身上。须知,这个社会在变,长辈的想法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认为,对于长辈们的关心,年轻人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他们初衷是希望晚辈们能过得好,少走弯路。

  正如一些网友认为的那样,虽然亲戚的“唠叨”有时候很烦人,但这是离家在外的自己和很多亲戚仅存的话题了,这些“唠叨”都是善意的唠叨,有了这些,才有了中国特有的“人情味”。(“中国网事”记者赵宇飞刘文昭高洁)

【编辑:邓永胜】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