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呼吁:文明社会亟待破解“信任”危机

2013年02月01日 15: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位父亲在机场焦急地找人给女儿送材料,一位赶飞机的乘客“受宠若惊”地接过嘱托,只为不可辜负的信任,成就了一段感动千万网民的经历。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为某杂志助理编辑的“80后”女孩吕彦妮,用微博记录下自己“举手之劳”,却没想到引发了网民高度关注。本是平常事,为何变得“如此难得”?

一个陌生人的托付,一份不可辜负的信任

1月30日中午12点,出差返京的《世界时尚之苑》(ELLE)杂志助理专题编辑吕彦妮急匆匆赶到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在柜台办理手续时,一位陌生的男子突然凑上前来。

“他看上去很着急,语速非常快,问我是去北京吗,我虽然说是,但其实心里挺戒备的。”吕彦妮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回忆说,“然后他就告诉我,想请我帮忙送一份材料给他的女儿。”

原来,这个陌生男子的女儿31日一早要去澳门,但港澳通行证却落在了上海家中,30日她会在北京短暂逗留,此前已通过微博求助但没回应,只好希望父亲能在机场找到从上海去北京航班的好心人,帮忙把证件带过去。

“那位父亲跟我说,快递时间赶不及了,飞机票又太贵,所以只好想出这个办法。”吕彦妮告诉记者,“我看是举手之劳就答应了下来。那位父亲随后给她女儿打了电话,亲密地说‘囡囡,找到人帮忙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是作为父亲的真情流露,相信换做其他任何人都会帮忙的。”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吕颜妮一路上都小心保管着这本陌生人的港澳通行证。“我怕自己弄丢了,感觉放哪里都不是,最后干脆把它夹在随身携带的书本里。下了飞机坐上出租车后,就把它摆在眼睛时刻能看到的汽车挡风玻璃前。”吕颜妮笑着说。

30日17点15分,港澳通行证“穿越”了1500多公里,安然回到主人手中。“小姑娘当天在永安里的商场有活动,没办法赶到机场,要找到我家又很费劲,我就干脆给送过去了。”吕颜妮说,“她还很客气地给我买了蛋糕吃呢!”

当晚22点53分,吕彦妮在微博说:“托付安全送抵”。她还说,最感人的是相熟的出租车司机在下班高峰期的北京城里开了2个多小时,就为了帮我送证件。“他不但没嫌我耽误他做生意,还少收了70多块钱,说是也想‘沾光’做点好事儿。”

“举手之劳”带来的温暖

吕彦妮坦言,给小姑娘送完通行证以后,自己也觉得挺开心。“被人信任让我觉得得到了更多。”吕的家人听说这件事情后也非常淡定,“没有表扬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反而批评我不该让出租车司机‘吃亏’呢!”

截至记者发稿,吕颜妮讲述受陌生人之托送材料的微博,24小时之内已被转发近3万2千条,评论7000多条。许多网民都被这样一件平凡却不简单的小事而感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个事例如一杯温度恰好的清茶,给饥渴难耐的人来了场狠狠的滋润。”网民“iArrs宇”说。

在评论中不少网民提到这样的观点:人与人心之间,信任是最近的通信证。这句话让吕颜妮很有共鸣:“记得散文作家李娟写过,在新疆牧场请过路人捎东西给亲朋是最稀松平常的事。天地太大,能见到一个人多不易。不认得也无妨,吃碗茶烹顿肉就是亲人了。”

许多网民在回帖中,也讲述了自己帮助陌生人的经历,或是别人的“举手之劳”带给自己的温暖。“去年去德国,前一天托Z18列车的乘客从长沙带驾照过来,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谢!”网民“读书万卷”说。“曾在西藏住青年旅馆,遇到一个刚认识不到十分钟的人,把电脑、单反、iPad都给我保管独自出门了,我瞬间觉得自己还是很靠谱的啊!”网民“小照的梦”说。

其实,人心之善从未曾远离,只是大家都变得更小心翼翼。有部分网民指出,不敢轻易信任或帮助别人,是害怕承担被骗的风险。

“带证件也就算了,如果让你带的是改头换面的毒品怎么办?如果东西送到后当事人说被掉包或者损坏了讹诈你怎么办?”网民“冯丽萍要果断”说,“信任”二字在熟人中都不一定能做到,在互相不认识的陌生人中间又谈何容易。

文明社会亟待破解“信任”危机

一份信任,在陌生人之间到底有多少传递和发生的可能?

举手之劳却引起了那么多网民的感慨和感动,吕彦妮再一次“受宠若惊”:“单位同事们笑称我是‘正能量姐’,其实我也很纳闷为什么大家那么关注。可能大家都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好事,只是被骗过之后,学会了提防,不好的东西不断累加,人心也会变得冷漠起来。”

正如网民“雯雯nice”说:“其实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吧,只是在某种特定因素下,多了伪装、多了防备、多了无可奈何。这纸醉金迷的社会出现了看似平常却温暖人心的事情,真是弥足珍贵的。”

许多学者借此呼吁,文明社会亟待破解“信任”危机,拉近人心距离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如解放军85医院心理科主任刘素珍说,在上述事件中,无论是托人的爸爸,还是被托付的女孩,都希望并尽力去维护着为人诚信。“人们内心都有非常美好的东西,只是有时需要被激发,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网民会关注和评论这件事情的原因。”

刘素珍分析,“我们有些时候,会把个别坏的现象投射到对整个社会的认知上来,这是需要纠正的认知扭曲。其实,我们的这个社会,美好的东西,积极的东西是主流,很多人只是因为害怕而选择保护自己,进而拒绝别人的求助。”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殷啸虎说,帮忙送东西这样的小事会引起大家的热议,说明人们对这样一种和谐人际关系十分渴望。“要相信别人,但不能轻信别人;不能因为不轻信别人,就变得不相信别人。”殷啸虎说,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既讲究个人修炼,也对法律规范的完善和社会管理的进步提出了要求。

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制度的守护。俞菀 朱翃

【编辑:姚培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