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极地站厨”的南极故事:一级厨师也只能做大锅菜

2013年02月03日 13: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南昌2月3日电 (范文娟)“在南极当厨师,食材太简单,加之要照顾来自全国各地的队员的口味,虽然是国家一级厨师,但也只能做‘大锅菜’。”3日,归家一周的第28次中国南极科考队驻中山站厨师王琦如是评价自己的极地餐厅。

  2011年11月29日,王琦搭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抵达南极中山科考站,开始了他为期378天的“极地厨师”工作。

  “受品种、数量、运输和储藏的限制,加上南极特殊气候,新鲜蔬菜和水果很难保存。”王琦告诉记者,南极队员一日三餐主要是以肉类为主,配有少量蔬菜。

  “6月白菜吃完,9月洋葱吃完,10月后只剩土豆,再之后就只剩下脱水蔬菜了。”王琦掰着手指给记者罗列了各种蔬菜库存告罄的节点。“随着食材数量的减少,我的压力越来越大,队员摄入大量肉类容易发胖,出现高血脂等疾病,但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了丰富队员们的食谱,每次中山站组织与俄罗斯进步二站、印度巴拉提站的联谊活动。王琦就会和其他科考站的厨师聚在一起,交流厨艺,交换食材。王琦告诉自己,“俄罗斯和印度的厨师对中国美食很感兴趣,三国的厨师凑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总围绕中国烹饪文化展开。”

  为了记录自己的极地生活,很少上网的王琦特意开通网上博客,写下了177篇博文。“2012年3月26日,气温零下12至零下7摄氏度,越冬生活已有20来天。今天是八郎的生日,站长和管理员说队员过生日都吃寿面,我们要在南极吃长寿面!”

  在极地科考站里,工作生活很是单调封闭,长期驻站的17位队员清一色的男子汉。在驻站一年多的极地生活里,王琦和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山站17个兄弟是一家,按年龄排辈,彼此以‘郎’互称。”

  “等家里的孙辈长大了,我会告诉他们,2009年春节,我曾给在江西过年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准备过膳食,还有就是这难忘的极地生活。”王琦说,这是他三十年的厨师生涯里最难以忘记有两件事。(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