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女子“扮女尽孝”6年引发关注 邻居也不知其是假(2)

2013年02月09日 10:2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靳冰一家。秦翼 摄
靳冰一家。秦翼 摄

  靳家与杜家共圆杜爸爸的愿望

  杜爸爸最放不下“真女儿” 靳冰年后还将继续寻找小妹妹

  昨天记者采访中,杜方勤老人说:“我现在的日子是倒计时了,就想见她一面,就一面……那时候,家里真的是困难,我一年才挣150元,可因为生了她(送走的小女儿)被罚了400元,我不忍心孩子跟着我们受罪……”30多年前的事,老人仍然记得十分清楚,“送她走时是下午3:40,她刚出生20天。收养方给了我们三十斤粮票,说以后老死不相往来……”哭得越发伤心,让人不忍再听。靳冰说,几年前她去找过杜家真正的小女儿戈苗(化名)一次,为了劝她回来见杜妈妈最后一面,还争吵了一次。但现在她很后悔那次争吵。“年后我还是会想办法再去找她,”靳冰说,“我想告诉她,没能见到杜妈妈最后一面,对我是种遗憾。我不想她也留下这个遗憾。”

  昨日记者得知,原来靳冰还是位“女强人”——32岁的她,是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副总经理。春节过后,靳冰还想将老家宿迁的“迅哥有约”慈善网站专辟出个南京的版块,帮扶救助孤寡老人、重大疾病患者及失学儿童。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家在与其联系。

  记者手记

  付出的同时,也是收获

  因为弟弟家孩子溺水身亡,妈妈急得要发疯,痛苦的神情让她心痛,便不忍心再看陌生人的妈妈心痛,这就是靳冰假扮“亲女儿”踏进杜家门的初衷。连她自己也没想到,从6年多前叫出一声“妈妈”,后来与这家人的缘分,竟又走了这么远。

  采访中,记者没听到靳家人任何豪言壮语。6年多,他们也不是没有过犹豫退缩。但正如靳冰的丈夫王钢所言,“人都是有感情的。”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成了亲情,成了自然。记者问靳冰和王钢“你幸福吗?”回答是:“我们很幸福。”“幸福,就是享受跟家人在一起”“没有家哪有归属感?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人们拼搏的动力。”而因为一点点的付出,却得到没有血缘关系的杜家人的关心与牵挂。“其实收获的是我,感动的也是我。”就像客厅挂着杜大嫂绣的“家和万事兴”一样,杜家人也是这么做的。为给老父亲治病,他们一年花掉近10万元毫无怨言。而靳冰南京城的家中,也有有关“家”的一幅幅十字绣。这不是巧合,是两家人对亲情与温暖一模一样的眷恋。

  临别时,我们的摄影记者建议,给靳冰、王钢,还有小牛牛一家三口拍张合影。小牛牛快乐地叫喊着,飞快跨到爸爸的脖子上,靳冰一如既往地笑,扶稳牛牛,站在父子俩身后。没有奢华的背景,只有黄昏袅袅的炊烟,以及雪霁后,田野中、泥土里若隐若现的新绿。这一幕,深深留在我们的心底。(记者 马燕 实习生 董梦颖)

  相关新闻

  星甸街道慰问杜家老人 六年来不知靳冰是“假女儿”

  就在记者在杜家采访之时,浦口区星甸街道的李红卫委员带着街道工作人员前来慰问,并送上一千元的抚慰金。“杜方勤老人一直是我们街道的帮扶对象。杜家人不说,我们也不知道,看他们相处的那么好,谁会想到不是亲女儿呢?”李委员向记者表示,在知道杜家情况后,他们回去会商讨相关事宜,制订详细计划,对杜家尽可能的给予帮助和扶持。(董梦颖 马燕)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