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春见闻)藏历新年阿坝乡村行 雪山草地年味浓

2013年02月10日 2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新春见闻)藏历新年阿坝乡村行雪山草地年味浓
金川藏族民众载歌载舞喜迎藏历新年。 松涛 摄

  中新网阿坝2月10日电 题:藏历新年阿坝乡村行雪山草地处处展新貌

  作者:安源松涛

  藏历新年前夕,记者行走四川阿坝大地,深入草原牧区、河谷村寨,每到一处村寨人家,总有热气腾腾的手抓肉,甘甜可口的咂酒,还有欢乐奔放的锅庄等着您……让记者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体会到这片神奇壮美的土地上热爱生活的人们无比快乐和幸福。

  今年的藏历年比春节晚一天。藏历新年是藏民族最大的节日。随着春节和藏历新年的临近,雪山草地的县城和各个小镇的街头巷尾“年味”弥漫开来。记者所到之处,大街小巷人流如织,琳琅满目的年货铺前人头攒动。

  在若尔盖岭噶村,村民泽仁多吉正在制作“切玛”五谷斗。“切玛”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在金川,河西乡的小伙子们忙着打扫庭院,贴春联,妇女们则精心制作“卡赛”——一种酥油炸成的面食,这既是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走在炊烟缭绕的村寨里,不由得为这浓浓的“年味”陶醉。

  一场大雪过后,山间的小树琼花玉叶,河谷的小溪冰清玉洁。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越宁静的小金县木坡乡康乐村牧民定居点。雪山下,定居点红色屋顶特别耀眼,房顶悬挂的国旗随风舒展。村子里,老人们围坐朝阳的院落里,手摇经筒闲聊,小孩们则追随大人们,念叨着购买过年的新衣服、新年的鞭炮。

  刚从集镇购置年货回家的支部书记王光明热情地为客人端茶递水。据他介绍,康乐村365名村民中就建有80套定居房,其中新建50户,提升改造30户。25盏太阳能路灯亮了,公厕和排污管网、垃圾回收点早投入使用了,还有2.4公里村内硬化道路、1.5公里入户道路和1座桥梁……对于村里的新变化,村支书如数家珍。

  支书说。康乐村属纯牧区,这里民风淳朴,有锅庄、祭神山、转经、赛马等等特色浓郁的文化风情,每年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服务成为当地大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告别河谷来到高原,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的牧民定居点别有一番景致。整洁的房屋建筑、传统的藏式风格、现代社区的规划设计,与神座村过去的游牧帐篷、毡房形成鲜明对比。

  神座村村民索克家客厅宽敞明亮,家什电器一应俱全。“住进新家后,不再像过去那样担心漏雨潮湿。”索克说。从2010年着手建设的神座村牧民定居点如今已经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五通四有一中心”建设要求,曾经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有了安定的家。

  神座村地貌特征多样化,自然风景优美,素有“川西高原生态活化石”的美名,结合牧民定居建设,神座村积极打造旅游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开设“藏家乐”,为游客提供骑马、藏餐品尝、生产劳动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许多团队游客和自驾旅游者,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乡村旅游产业。村民索克也开了“牧家乐“,他对旅游服务非常热衷,也充满希望:“以后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多。”

  除了旅游业,这个村还搞反季节蔬菜、道地中藏药材、高淀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不少村民从中找到了“可持续的财路”。村民木尔基开的“藏家乐”所需要的菜品,正是这个村自己生产的。“前不久有一批重庆游客说我的马铃薯好,一位做农贸生意的游客还想长期订购我们的马铃薯呢。”木尔基说。

  在阿坝县,每个牧民定居点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子,可谓“村村有特色”,牧民群众在住上温暖房的同时,栽上了“摇钱树”、开辟了“致富路”。

  在红原县阿木乡,村民索巴着一身黑色的修身风衣,打着深灰色的线织围巾,一派“都市型男”装扮。今年24岁他刚从内地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在县城的一家酒店打工。“毕业的时候我想过要留在内地,但现在红原发展非常快,这里也一样可以打工。有了定居房,回来更舒服。”索巴说。

  索巴用打工挣来的钱给父亲买了件名牌服装作为新年礼物。当他的父亲在电视上看到和自己穿得一模一样的模特时,非常开心。索巴还告诉记者,打工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全部,他要通过打工积累经验,等到条件成熟,便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县城里开一家汽修铺。

  说起发展旅游,若尔盖县班佑村算是最早吃上“旅游饭”的村了。

  班佑村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经过的第一个村寨,被誉为“红色草地第一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2010年,班佑村作为阿坝州精品旅游村寨重点打造,投入建设资金达1266.5万元。

  “这里的环境很漂亮,人很淳朴,文化也很浓厚,让人一种来了就不想走的感觉。”来自重庆的张女士开心地说。在这里,游客们可亲自参与采集、品尝农畜产品,实现就地销售,减少了农畜产品的营销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不仅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了另一个“金钵”,还为游客们带来人文和自然的双重享受。

  村民严旺甲一家过去经济来源靠放养牦牛,2009年,他卖掉了72头牦牛,经营‘牧家乐’。“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家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好!”严旺甲满怀信心地说。

  行走阿坝大地,畅游焕然一新的村寨,仿佛走进了画廊里。今日雪山草地,处处展新貌。我们不禁为幸福美丽的家园陶醉,更为勤劳可爱的人们祝福。(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