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调查称母亲节“孝心消费”不敌情人节“爱情消费”(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2月14日 09: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男同胞明白,情人节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日子,对于未婚的男孩来说,情人节这天无疑是大献殷勤的最佳时机。把握得好,事半功倍。对于已婚的男士来说,这天如果不表示下,恐怕老婆心里多少会有些想法。

  “在手头宽裕的时候,中国城市里的年轻人出手阔绰,他们的花销常常超出实力。但在情人节这一天这或许是中国内地最流行的西方节日,他们的铺张程度已经堪比负债累累的西方人。南京的一位男孩计划拿出五分之一的月薪买瓶香水送给女友。”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有关情人节的报道曾经引起了不少国内人的注意。而根据珠宝网站Bottica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情人节送礼物,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男生最慷慨,平均每件情人节礼物的价格达到了173英镑(约合人民币1722元)。

  有人说,二月的消费多是情人的消费,因为有了多金才能多情的“情人节”,但是现在“情人节”已经不单单是2月份的“专利”了。网上一位网友开玩笑地说,“除了开年的201314外,2月14日情人节、520、七夕情人节、双11、双12等都已经与情人节挂上钩,一年要过6个情人节了。”

  近年来,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已成了固定事项,而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和七夕中国情人节也逐步流行。“现在情人节似乎越来越多啦!光给女友买礼物我就出了N次血了,再这样下去真要‘失血’而死了。”正准备给女朋友挑礼物的小陈抱怨说,“以前一年过一次情人节,期盼很久,过一次很难忘。现在次数过多了,反而感觉有负担,没什么意思了。”

  如今,一分钱不花就“抱得美人归”已是不可能的事了。“去年我才和现在的女友认识,两人确定关系不久,追了她将近一年,自己粗略算了下一年已经花了近3万元,当然并不是说追女孩花钱越多胜数越高,但现代爱情总是得跟消费挂钩。”对于这一波猛过一波的“情人节”浪潮,广州市民杨煜凌直喊“伤不起”。“情人节期间,巧克力、玫瑰花等那些礼物早就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商场一般都在黄金、珠宝、钻石促销上下功夫,什么都要往贵里整,像黄金巧克力、黄金婚嫁套盒、黄金玫瑰花项链等,动辄就是几千上万元。”说到这里,杨煜凌一脸抱怨,“现在不是我们过节,而是‘被抢劫’,商场造节上瘾,跟我们玩数字游戏,这哪是情人节,简直就是‘情人劫’!”

  最令杨煜凌痛苦的是,他和女友筱柔的感情因为所谓的“特殊日子”产生间隙和矛盾,“201314那段时间,我们两人曾经冷战了几天,就为了该不该在201314来临的时候买订婚钻戒。杨煜凌苦闷地表示,“2012年的西方情人节我给她买了手表,520买了条手链,七夕买项链,双11买了翡翠手镯,现在又要买,哎……根本耗不起啊。”杨煜凌对记者说,“她觉得201314这样特别的日子,一生只有一次,外面商家、网上都炒得火热,如果不给她买点贵重的东西,又显得我太不懂感情了,太不浪漫了。”

  或许,杨煜凌是幸运的,毕竟他最终“抱得美人归”,但又有多少恋爱中的男孩最后刷光了自己的工资卡,依然担心没有成效。

  “情人节又来了……”广州一家外贸公司员工刘鸿长吸了口气,他告诉记者,为了给刚认识3个月的女朋友买到一件得体的礼物,他足足逛了8个小时街,接近一个月来“逛街耗时”的总和。“我给女朋友准备了5样礼物,一束11朵百合花、一条在广州的春天可以戴的丝巾,一条施华洛世奇的水晶项链以及一个能唱歌的古典八音盒,还有一封扬扬洒洒爬满字的信。“这些总计花了近1500元,过情人节,花钱肯定少不了,但如何选到她对口的礼物我感到很伤神。”为了能够挑选到符合她审美口味又有节日气氛的八音盒,我几乎跑遍了广州,走了好几家门店。”

  在刘鸿看来,自己刚结识的女孩子绝对不是“物质女”,早在过情人节之前就对他说自己不收iPad、iPhone5此类礼物,“但这反而让我觉得更难办,其实想要花心思买到有意义的礼物,算下来,自己花得一点也不少,而且更劳神。其实我们男孩子都懂的,女孩子只是嘴里不说,但肯定不希望收的礼品比朋友、同事要少,那样她们面子过不去。”刘鸿向记者掏出了自己的皮夹,里面只剩下两三百元,“情人节正好赶上春节,除了给她买礼物,还得给父母买,这个月信用卡已经签下了三四千元了,感觉过节太累了,节前节后都要拼命省吃俭用。我才刚跟她结识不久,但心里很中意,不晓得后面会怎样,当然钱倒是其次,关键是如果下了血本还是没有成效,那才是真正的悲催。”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