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大代表:留守儿童问题不解决 “小康就有伤疤”

2013年03月02日 1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石岩)尽管事过三月有余,但谈及去年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五名儿童闷死垃圾桶中的惨案,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仍不能释怀。

  “他们本来可以活着,活得很开心。”姚晓英的语调愈见低沉,“留守儿童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小康就是有伤疤的小康!”

  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5名男童被发现死于街头垃圾箱内。警方表示,5名男童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他们的父亲是三兄弟,其中两人都在外地务工,留守儿童的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因为贵州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里的留守儿童问题尤为严重。”姚晓英介绍,绝大多数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造成了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两方面问题的叠加。

  多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亟待各方面协力解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警告,如果在成长的关键期没有父母陪伴,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而且将给儿童的心理及性格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姚晓英历任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她一直呼吁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但毕节5名儿童惨死事件的发生,促使她更加冷静地去思考这些将子女留在家中的务工人员的监护人责任问题。

  “如果是在美国,发生这样的事,首先被追究责任的是监护人,而不是政府。”姚晓英称自己“相当愤怒”,“这些监护人应该扪心自问,他们的责任尽到了吗?!”

  诚然,迫使很多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老家的原因是经济或教育问题,但姚晓英指出,部分不发达地区结婚的低龄化,造成年轻父母在尚不知如何承担家庭责任时便生儿育女,他们疏于对子女的抚养责任,而是一味地“将一个个孩子扔给父母”,这对老人和孩子都是不公平的。

  “必须建立完善一种强制性的机制,使有条件的父母将子女带在身旁,履行监护人责任!”在自己准备的议案中,姚晓英呼吁,父母责任与义务履行尽管已有规定,但执行规定的意识需要得到强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八大有关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部署,或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