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六头非洲白犀牛抵达普洱 开始重建种群新生活

2013年03月31日 2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六头非洲白犀牛抵达普洱开始重建种群新生活
第一头犀牛从笼舍里迫不及待的要进入新家。 白拓 摄

  中新网普洱3月31日电 (记者 于金贵)经过一天一夜的装笼运输,31日上午10点多,六头非洲白犀牛终于顺利抵达它们的最终目的地,云南普洱国家公园。这是灭绝80年后,云南普洱再次有犀牛活动的开始。

  原本有七头犀牛要从云南野生动物园运输到普洱,但由于一头难训的犀牛在经过工作人员十几个小时的诱导和努力后,仍然没有进入笼子,不得不暂时放弃,择机再送,最终只有六头犀牛运输到普洱国家公园。

  从30日晚上11点出发,四百多公里的路却跑了近12个小时,速度比平时要慢一半。在路上,运输犀牛的车队每隔一段时间要停下来,检查一下犀牛的精神状态与笼舍的固定状态。六头犀牛的长途运输让随车的兽医季杨一夜未眠,每次停车他都要爬到车顶查看犀牛的精神状态:“犀牛有的还站起来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精神还是很正常的。”

  经过卸车、串笼,第一头犀牛终于抵达它们的新家。从笼里出来,它轻车熟路般的径直走进自己的小窝,一进去就在里面排泄,开始占地盘。“应激状况比预期的要好。”普洱当地工作人员杨德海介绍,“下来把六头犀牛进行串笼以后,有一个严格的观察,主要针对它到达普洱以后,对新环境的熟悉,然后看看它今天的采食情况,包括整个粪便的观察,如果基本上正常的话,就意味着这六头犀牛,对普洱的整个环境是比较适应的。”

  第二头到达的犀牛是第一头的“女朋友”。它从笼子里走出来,却有点迷茫,也许是长途运输有点累,走起路来没那么精神。但当它走到自己的笼舍,看见自己的“男朋友”,两头犀牛的情绪却突然激动起来。公犀牛甚至跳起来把前肢放到护栏上大声吼叫。

  云南普洱太阳河流域曾经是犀牛广泛分布的地区。然而,自1933年最后两头犀牛被捕杀以来,这片土地已经80年没有犀牛的踪迹。2010年,7头犀牛从南非来到云南,并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度过了两年多的适应期。它们将在普洱承担起建立犀牛种群的历史重任。根据犀牛种群重建计划,犀牛从到达普洱到种群重建成功,预计需要3-5年的时间。(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