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黄浦江死猪后嘉兴没人愿养猪:补贴没及时拿到过 (2)

2013年04月03日 17:0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汉塘公司是干什么的?

  在浙江嘉兴的新丰镇,养猪过程中产生猪粪、尿液等废物的处理系统,由国有的环保公司运作,这些环保企业为村民修建沼气池、排污管道等治污设施,费用主要由政府分担,村民出少部分钱。除基础设施外,对于随时产生的养殖废物,工作人员会上门收集。比如每个村都设有鲜猪粪处理中心,最后发酵成有机肥,统一收购、销售。此前,新丰镇的养殖户也并没有对这些服务缴纳过费用。

  而从去年中开始,汉塘公司成立,专门处理生猪“三废”,按照商品猪出栏的标准,对养殖户实行10元/头的标准收费,收费方式是一刀切,统一征收。出任该公司负责人的正是竹林村前任村支书胡文庆。

  陈宏伟曾经在苏州养过12年猪,现在新丰镇承包的养殖场有450头规模。他对汉塘公司收取的“三废”处理费想不通。按照他的经验,在苏州、南通、如皋等地,对于养殖大户,本地政府都没有收取这笔钱。

  “今年汉塘公司将这笔费用涨到了20元/头,现在的情况是在一头猪报检时要收10块钱,在卖掉时打检疫票前,又要加收10块,现在养一头猪至少要亏损100元,再加上这20元,我们承受不起。”陈宏伟抱怨说。

  相比陈宏伟,新丰镇金丰村刘天柱的养殖规模要大得多。“以前把一头猪养到125公斤卖掉,这个过程中不收费,最多收取两三块钱的检疫费,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我每年要多给汉塘公司交10万元左右。”

  在刘天柱看来,汉塘公司名义上收取的是“三废”收集处理服务费,但实质是对每头猪进入市场收取的“人头费”。

  不过,竹林村支书陈云华表示收费正常:“虽然目前养猪亏本,再加上环保压力,但在收取排污费时农户们大多没有抵触,都很理解这是为大家的环境做贡献。”

  强制减产后果严重

  为了控制规模,嘉兴正通过划定禁限养区、严控区外过路猪等政策调减生猪饲养总量。

  嘉兴市海盐县养殖户陈大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嘉兴市目前针对污染严重的猪棚进行限养和拆迁,很多地方的都开始了测量猪棚的工作。

  陈大民并不是嘉兴本地人,而是来自三峡的移民,他10多年前移民到海盐市,当地鼓励他们搞生态养殖,他逐步建立起400多平米的猪棚。到今年,刚刚又扩建的300平米的猪棚就剩搭顶了,但这两日却接到镇一级城建部门拆猪棚的通知书。

  新丰镇副镇长黄军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我们已经打算三年以内,要求关停部分养殖场。实行生猪减量体质发展,压缩总量,在县区精养区,3年内不翻建扩建猪舍,并关停部分养殖场,另给猪棚转产补助,引导农户转产转业。”

  黄军预计,压缩后,新丰镇的存栏量将从现在的25万头压缩到15万头,3年内,现有养猪的4.5亿产值,将会缩减一个多亿。替代养猪的有几种途径,将农户现有猪棚改造成蜗牛棚,养殖白玉蜗牛。

  “养了10来年猪,说养蜗牛就能养的吗?”陈云华说:“我们去年组织参观了白玉蜗牛的养殖户,养蜗牛技术含量很高的,但风险更大。如果蜗牛发生了疾病,很可能全部死光。”

  “养猪的小散户,在我们农业规模化和农业工业化的进程中,是首先被剿灭的对象。”一些小散养殖户对此政策反应激烈。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在嘉兴平湖塘等地,一些小散养殖户的猪舍已经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扩建猪棚被限制,一些没有合法手续的猪棚将被拆迁。有养殖户分析称:“有多少猪棚有合法手续?如果把非法搭建的猪棚拆光的话,猪价到几年后将翻两番。”

  在养殖业发达的国家中,除了美国推行的大规模养殖外,在澳大利亚、日本都推行的是“散养户+合作社”的模式。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期指出:散养的小农经济模式才可以保证肉品质量,而大规模工业化养殖,因为片面追求市场利润,会导致品质下降。

  有养殖户还指出,在养猪的产业链上,牵涉了玉米大豆的种植户、饲料加工厂、饲料分销店、猪肉食品厂,当然也有很多寄生在这条产业链上的中介,中间的从业人员非常多,光靠行政打压缩减饲养规模,后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

  (本文中出现的养殖户均为化名)记者 赵磊︱浙江嘉兴报道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