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斤黄唇鱼卖出82万天价 当地老渔民欲重新出海

2013年04月19日 13:19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百斤黄唇鱼卖出82万天价当地老渔民欲重新出海
黄唇鱼在海门岛引起轰动

  “黄唇鱼”,现在成了漳州龙海市浮宫镇海门岛最热门的话题,但也是村民们最隐晦的词——— 一旦遇到外人,绝口不提。

  林炳辉兄弟捕到值钱的黄唇鱼,卖出82万元的价格之后,有读者报料,同样在该村,又出现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黄唇鱼。这让不少已经上岸很久的老渔民们坐不住了,纷纷再下海,试试手气。

  但福建信海律师事务所林敏辉提醒,黄唇鱼既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那买卖黄唇鱼是违法行为。

  报料 第四条黄唇鱼出现?

  4月1日,海门岛海平村的村民林炳辉兄弟捕到了一条102斤的黄唇鱼,并卖了82万元后,村民传言称,兄弟俩又捕到一条50斤的黄唇鱼,并卖了100万,但是遭到兄弟俩否认。

  昨日,又有读者向导报报料,他们村已经捕到第四条黄唇鱼,长1.70米,重90多斤,卖了100多万元。

  该读者称,林炳辉兄弟共捕获了3条黄唇鱼,“只是第三条比较小,只有几斤重,好像也卖了好几万元钱。第四条是我们同村的一名高姓村民捕到的,就在两三天前捕到的。”

  有村民猜测,这4条黄唇鱼是“一家子”,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先后捕获。

  昨日上午,记者以游客的身份,再次登上海门岛。不过,只要一提到“黄唇鱼”三个字,很多村民都有意无意地回避,并不愿直接回答。读者的报料,本报记者无法准确核实。

  调查 不少老渔民重新出海

  捕到一条就能发财,这让渔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别人能捕到,我应该也能捕到,何不试试手气!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海门岛的村民们,也纷纷加入了捕鱼行列。村民老谢说,他从来就没捕过鱼,不过看到村里已经捕到4条黄唇鱼,他也想试试,“成本不高,只要小渔船就可以,所以我就特意买来渔网,请人帮忙捕”。

  “出海的第一个晚上,捕到一条一百多斤重的鱼,还以为是黄唇鱼,高兴坏了,后来发现不是。”老谢说。

  此外,一些已经上岸多年的老渔民,也经不住诱惑,再次出海,重操旧业。海门边防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船出海必须登记,但是小渔船不需要,无法确认出海的渔民人数是否有增加。不过,他也表示,最近听说岛上很多人加入捕鱼行列。

  专家 黄唇鱼稀有,建议不要捕捞

  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杜先生介绍,黄唇鱼属石首鱼科,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30-60米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

  “但要认定是不是黄唇鱼,需要通过解剖,查看鱼鳔和耳石(脑内的一根骨头,起平衡作用)以及其它多方面。目前黄唇鱼非常稀少,在珠江口有个黄唇鱼保护区,但保护区内的黄唇鱼也是极少,而且都是比较小的。”他说。

  杜先生介绍,黄唇鱼的鱼鳔是贵重的滋补品,但捕捞过度,导致近二三十年变得非常稀少,只是偶尔在媒体上看到,现在黄唇鱼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捕捞。

  而福建信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敏辉则表示,黄唇鱼既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那买卖黄唇鱼是违法行为。(海峡导报 记者 王龙祥)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