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郑州街头体验打车难:一辆空车驶来四五个人抢

2013年05月06日 09:44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0)
晚高峰在郑州街头想打上车几乎不可能 河南商报实习生 唐韬/摄
                  晚高峰在郑州街头想打上车几乎不可能 河南商报实习生 唐韬/摄

  开篇的话

  出租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过,一提到郑州的出租车,很多人都直挠头:乘客打车难,乘坐环境差;拒载、甩客、兜圈时有发生;火车站、汽车站“黑车”横行;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被公众质疑;出租车运营模式让人摸不透,想不明白……

  针对种种问题,出租车主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河南商报今起推出“郑州打车难之问”系列报道,希望通过报道,能够找到解决打车难的办法,为出租车行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为郑州市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今年3月20日晚上10点半,郑东新区国际会展中心一个会议结束,公交没了,出租车打不到,百余名与会客人上路拦车。当多数私家车呼啸而过时,市民陈先生停下了车,“我知道打不到车的滋味,无论如何我得帮他们。”

  郑州打车到底有多难?河南商报记者体验发现,36分钟等不来一辆“空车”,倒是来了9辆“摩的”。

  故事

  雨中等了1个小时

  硬是没打上车

  郑州市民陈先生,在郑东新区CBD商务外环上班。3年前,因为工作地点的搬迁,考虑到上班不便,他咬了咬牙,买了一辆车。刚买了车,兴奋劲儿还没过去,郁闷事就来了。“路上堵,开车出行并不方便。”陈先生意识到,“堵”的不是路,是心。

  其实,买车之前,陈先生最初的想法是坐公交上班。但问题是,很多上班族都是坐公交上班,人多了,就变成了挤公交。能不能挤上公交,还得看运气。

  陈先生说,有几次,天下小雨,他硬是挤不上公交,急得团团转。“我花钱打的总行吧,贵就贵点。”他心里想。事实证明,这是陈先生的一相情愿。结果等了一小时,硬是没打上车。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经历,今年3月20日,他当了一回“雷锋”,做了好事。

  让别人搭上自己的

  “顺风车”

  3月20日晚上10点半,加班后的陈先生下班回家。

  拐个弯,车走到会展中心门前,路边突然多出黑压压一片人。“一群人冲我招手呢,刚开始吓我一跳。”陈先生说。不过,他很快明白了,招手的人是希望能搭他的顺风车,载一段路。

  他数了数,路边有百余人在伸手拦私家车,但只有极个别车停下。

  摇下车窗,一名女子追着车说,“我们在会展中心开会,结束后天黑了,公交车没了,出租车更打不到,捎我们一段路吧。”

  “我知道打不到车的滋味,无论如何我得帮他们。”陈先生说。

  打开车门,4人上了陈先生的车。乘客在金水路和未来路交叉口下车后,他拐回去又拉了4人。

  “拦车的多是外地人,我帮了他们,他们把我当雷锋了,一直谢我。”提到那天的事,陈先生笑了,“心里可美。”

  体验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以乘客的身份分别于上下班高峰期(早上7点~8点,下午6点~7点)、平峰期(上午9点~下午5点、晚上8点~次日早上6点),深入郑州市区多个路段体验打车,发现上下班高峰期最难打车。其余时间,除因修路等原因导致道路拥堵的地点外,打车均比较容易。

  镜头 1

  晚高峰等来4辆空车,却无一辆载客

  地点:紫荆山路与东里路交叉口

  时间:下午6点

  目的地:南三环与大学路交叉口

  记者站在路口等车,此时,紫荆山路上的车流较大,不远处的紫荆山立交桥下,车辆排起了长队。

  下午6点10分,一辆由北向南打着空车牌子的出租车停在东里路口等红灯,记者上前打车,得知记者要去南三环,司机犹豫了一下:“去不成啊,等着交班,不好意思。”

  时隔8分钟,驶来另一辆空车,司机说,“今天身体不舒服,想早点回家,去不了了。”

  半小时内,一共驶来4辆空车,司机以身体不舒服、交班、加气为由离开。

  镜头 2

  出租车没等来,等来了9辆“摩的”

  地点:文化路与任寨北街交叉口

  时间:早上7点50分

  目的地:火车站

  早上7点50分,文化路上车辆行驶缓慢,记者站在路口打车。半小时内,由北向南的出租车不少,但是没有一辆是空车。

  其间,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空车见记者在马路对面招手,但司机没有停车。

  出租车没打到,引来多辆“摩的”司机争相询问。

  “摩的,坐不坐?”在等出租车的36分钟内,共有9辆摩的车主询问记者去哪。其中两位摩的车主试图说服记者。

  “这时段,肯定打不到车,坐摩的多快,也不问你要多,10元钱我把你拉过去。”一位摩的司机说。

  另一位摩的司机干脆降价,开出8元的“起步价”吸引记者乘坐。

  镜头 3

  一辆出租车驶来,四五个人抢

  地点:花园路郑州市动物园门前

  时间:晚上7点40分

  目的地:国基路沙门村

  郑州市动物园门前有个公交站牌,与记者一同等待打车的有四五个人,在等待的前15分钟,没有遇到空车。

  或许是为了抢得有利位置,一个等车男子不断向南挪动,最后直接站在了快车道上。

  当一辆空车由南向北驶来时,四五名市民抢着向空车靠近。最终,站在最前面的男子一路小跑抢先坐进车内。

  当时间过了晚上8点,5分钟内就有6辆空车经过动物园门前,此时,打车并不难。

  回顾

  面的“疯狂”过后的

  零增长

  郑州出租汽车历史是从1980年开始的。

  1980年郑州三轮车社(郑州市客运公司的前身)凭借单位淘汰下来的华沙、道奇等几辆车,率先开始在郑州市运营出租汽车,由此揭开了郑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的历史。

  家住郑州市二环支路的李庆安是最早乘坐过出租车的郑州市民之一。

  “当时火车站北出站口、河医、紫荆山都有出租汽车调度室,样子跟现在的公交车调度室差不多,你说去哪儿,调度室根据地点给你安排车辆。当时路程是事先计算好的,车上没有计价器。从火车站坐到河医3元钱。”李庆安说。

  1988年,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挂牌成立。

  1993年10月,银港、康福达、迪发3家出租汽车公司购买150辆微型面包车投入客运,并迅速占领了郑州出租汽车市场。

  相比早期的出租汽车,最让李庆安难忘的莫过于“满城尽是黄面的”。

  “1994年前后,郑州大街上开始跑黄色面包车,大家都管它叫‘黄面的’,因为颜色很亮,跑在大街上很惹眼。”李庆安说,“面的”车价钱低,而且拉人多,还能装下自行车,相比公交车,坐着也有面子,市民走亲访友都喜欢坐面的。

  随后两年,黄面的数量增加了4000多辆。

  不过,1996年至2011年间,郑州出租车却陷入了长达15年的零增长。(河南商报记者李政张君瑞)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