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2013年06月03日 13:24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工作方法,又是迫切要求。

  古人云:“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大凡成功人士,不论其奋斗过程有多大差异,其成就的取得往往与重视研究密切相关。所谓研究,指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只有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才能把握大势、全局和规律,弄懂不会的东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研究状态是将上情与下情、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过程。上级的指示、书本的理论、别人的先进经验等,具体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面临的情况各不一样,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找准上情与下情、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点”,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简单套用、机械照搬只能使工作陷入被动。而研究的前提是深入调查,调查是成事之基,研究是谋事之道。“宅”在办公室接不到地气,“猫”在车子内察不到实情,“躲”着群众听不到真话。只有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民情,才有正确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避免“决策时拍脑袋、行动时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的现象。

  研究状态是总结提升、理性思维、探寻规律的过程。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研究是“每求真是”,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不研究,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工作就会力不从心,就难免“盲人摸象”,甚至染上主观武断的不良作风。实践证明,无论谋发展、搞建设,还是做事情,都要懂得客观规律,而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思路不清胆子大”。殊不知,任何一项事业只要越前进、越发展,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对的风险、挑战、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只有及时研究、抓住关键,才能避免蛮干、瞎干、乱干。事实上,许多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懂的,要在实践中去探索真知,把实践建立在对客观规律和具体条件科学分析把握的基础上,使思想认识既不落后也不超越于客观实际,做到把平时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找出内在规律,做出正确决策。

  研究状态是温故知新、学新知新、开拓创新的过程。温故知新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学新知新则是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再接受。只有结合新的实践,既经常温习经典,又坚持学新知新,方可进入豁然开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境,获得新的提高,实现新的创造。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固守传统,不及时更新思想观念、重组知识体系,就无法跟上时代步伐,甚至被时代淘汰。经济和社会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思路举措。领导干部应做到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以自身的思想和工作状况为考量内容,以“三省吾身”的自觉和勇气,在温故中提高,在学新中获益,从而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蒋希华)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