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医院候诊叫号隐全名 新系统造成不便引质疑

2013年06月21日 15:22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家住杨浦区的张阿婆看病候诊遭遇烦心事:因为医院候诊叫号不显示全名,张阿婆不知道提示器里 “张*”叫的是不是自己,加上耳背,经常反应不过来。医院叫号不显示全名,原本是保护病人隐私的细节服务,一些老人却感到“没以前方便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叫号不显示全名的做法在患者、医护人员中引发了热议,而问题的焦点则集中在如何平衡“隐私保护”和“就诊方便”。

  拥护者:细节中关照患者隐私

  近日10时30分,第十人民医院妇科候诊区域,护士站桌上立了一块提示板:“为保护您的隐私,我们对滚动屏幕上的名字进行了处理,为此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记者看到,随着电子显示屏上的文字信息滚动翻新,叫到了一位名为“赵*欣”的患者。赵小姐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来看病,没想到服务这么人性化。“这样叫号挺好,保护了大家的隐私。”

  护士站一位护士也表示,使用“非实名叫号”主要考虑保护患者隐私,像妇科、泌尿科、皮肤性病科,这些敏感科室对隐私保护要求较高。有几位患者还专门留言反映,“新系统人性化,很贴心”。除了妇科,该医院神经内科、消化科、骨科等科室,也采用了“非实名叫号”系统。

  据长海医院 《门诊病患隐私保护需求问卷调查》显示,82%的被调查者认为门诊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病患就医隐私;在对保护隐私的环节排序中,要求候诊叫号时保证隐私的占35.6%。今年2月,市卫生局也将此作为改善服务的十大细节之一,提倡医院候诊区电子显示屏不出现患者全名。

  质疑者:新系统造成许多不便

  在普陀区中心医院消化科候诊区,王先生把病历卡和挂号交费单给了护士站后,一直陪父亲候诊。老人几次焦急问儿子“到几号了”。王先生说,非实名叫号虽保护了隐私,但也带来不便。“年轻人无所谓,就算名字做些处理,总能听清楚叫号。可老年人不论视力还是听力都不好,他们不得不多次确认是否轮到了自己。”

  一家医院的神经内科护士小李也持类似想法。“我们科就医的老年人居多,他们对就诊顺序本就不太清楚,现在不显全名,就更摸不着头脑了。”在记者采访时,就有一位老人上前询问是否轮到自己了?护士核对过老人姓名和就诊号后指引他去了诊室。“之前还有两位同姓患者因就诊顺序起了口角。”

  “新系统愁了老年人,闷了同名人。”在医务一线工作的台盟盟员刘艳说,比如患者一个叫“王俊”、一个叫“王明”,以前很好区分,现在屏幕上出现两个“王*”,需要看就诊号才能区分。更重要的是,“医生为患者看病还得多留一个心眼,先得把人对上号,否则张冠李戴岂不误了大事。”

  建言者:保护隐私不止于形式

  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眼下非实名叫号系统在操作上尚有一些改进空间。有些医院的妇产科门诊,虽然电子显示屏上对患者的名字进行了模糊处理,但所看专业是妇科、产科还是计生科却一目了然。同时,广播里叫的还是患者全名。

  “叫号发生在一个空间有限的候诊区范围内,如果是怕被熟人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那么是否实名没什么区别,因为在没喊到名字前,两个熟人都已经见面了。”刘艳写了份社情民意建议,“保护隐私应从患者进入诊疗室为起点。”目前,绝大多数医院诊室均为独立诊室,基本保证了一个诊室一名医生;但患者在他人就诊室时推门而入,打断诊疗的现象屡见不鲜。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