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秘青岛不淹传奇:德国人百年前留“最牛下水道”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27日 12:5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记者探秘青岛“最牛下水道”,地下设计犹如宫殿。

杭州6月24日傍晚,突降倾盆大雨,城北一片汪洋。

南京 6月25日,市民在街头积水严重的路段艰难骑行。

下水道内的鸭蛋型排水管。

  最近杭州、南京纷纷“看海”,可青岛一条百年前由德国设计建造的下水道依然在发挥作用。不淹的传奇背后,究竟是什么先进技术在发挥作用?“最牛下水道”究竟有多牛?华西都市报记者带您去一探究竟。

  24日,一场大雨让杭州成为“东方威尼斯”;25日,暴雨如注而下,南京网友惊呼,又能“看海”了……

  “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青岛也因此被称为“最不怕淹的城市”。传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便是城市“良心”。在青岛城里,有一条100多年前德国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也被称为“最牛下水道”。

  当摩天大楼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天空延伸,不断拉高城市天际线时,向下挖掘的地下城,也要以同样的手笔来构建和完善。

  设计独特蛋形下水道分流模式至今超前

  25日中午,一场急雨噼噼啪啪地落在青岛栈桥附近的马路上,雨水不是迅速形成积水,而是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都去哪了?

  当晚9点,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华西都市报记者进入栈桥海边的一段德国造的下水道暗渠,寻找答案。

  汹涌潮水刚刚退去,暗渠里一片漆黑。走进入口十米左右,一直很宽阔。青岛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栈桥两侧的排雨口非常大,管道内可以开进解放牌汽车,记者现场探访,看来此说并非妄言。从出水口往里走了15米左右,出现两个岔口,不再有主出口那么大。左侧的分水口则更小,1米75高的记者进去,只得低着头。

  沿着岔口走出50米,出现了一座地下“宫殿”:正前方的下水道呈现阶梯构造,一个6级台阶将下水道分成了两层,上下两条下水管的落差使流水出现“瀑布”景象。左右两侧还各有一条宽约一米的下水管。整个下水道节点的空间很宽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条下水道修得竟然像房子。

  继续往前走,记者发现了一个蛋形下水道。在青岛市博物馆二楼,就有这样一段在城市管网改造中挖掘的蛋形管材作为文物在展出。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鹅蛋形,下面较窄的部分贴上了瓷片。

  对德建下水道颇有研究的青岛市前图书馆馆长鲁海说,这种上宽下窄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管道受力,还可以使雨水在流量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流速,减少泥沙沉淀,减轻养护压力。贴上瓷片,为的是防腐蚀,以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蛋形下水道只是一个亮点,其雨水分流的模式,即便在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也做不到这一点。”一名排水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青岛“最牛下水道”究竟先进在哪里?青岛市高新区排水工程处工程师安光说:“我国城市中普遍采用的是‘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而百年前德国人铺设的下水道带来的雨污分流模式,俨然已融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编辑:贾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