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珠三角青少年嗑药调查:止咳水+镇咳药险丢性命

2013年06月28日 10:3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记者日前在珠三角地区采访发现,不少青少年滥用成瘾性或致幻类药物成瘾,身心备受摧残,甚至险些丧命。专业人士认为,近年来,“嗑药”现象日趋严重,折射出国内对特殊药品和化学品的监管上还存在真空地带,应尽快将这些“亚毒品”纳入禁毒“黑名单”,防止其流入青少年之手。

  止咳水+镇咳药竟使少年险丢性命

  “这是一种特别好用的止咳药,你多吃点感冒就会马上好。”在广州白云自愿戒毒医院的病房里,正在接受治疗的刘小华(化名)向记者讲述着第一次“嗑药”的经历,室友当初骗他吃下8粒右美沙芬时说过的话如在耳边。

  “那些都是在药店里可以随便买到的镇咳药、止咳水。一个15岁的孩子怎么会知道,长期滥用竟会像吸毒一样可怕?”刘小华的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

  2010年,在广州海运技术学校读书的刘小华,身高1米83,皮肤黝黑,喜欢打篮球。如今,由于“嗑药”成瘾,身高缩水近5厘米,疾病缠身的他,只能躺在床上接受采访。谈话中,他一边习惯性地用抽烟克制“药瘾”,一边努力回想过去,磕磕绊绊地回答问题。

  那次被骗服药片后,刘小华就中招了:有时候单吃药片,有时候把药片和止咳水搭配起来吃。直到两三个月后吃药片上瘾,他也渐渐明白,当初室友的“好意”,只是想拉他下水,出钱买药大家吃。

  长期滥用药片的刘小华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白天上课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却像打了鸡血一样,跟室友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药店买药吃药、打架斗殴。有一次,他在学校挑起了一场200多人参与的群架,还被送进了派出所。

  随后,退学、复学、当兵落选等一连串的失败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药量最多时一天能吃下五六十粒。

  药片的副作用折磨着刘小华的身心,除了便秘、便血等身体损伤,还被可怕的幻觉包围着,惶惶不可终日。刘小华的妈妈说:“那段时间,他总说,见鬼了,有人要杀他。十几天后,他真的自杀了,还好被人及时救下来。”

  药物沦为“亚毒品”折射监管漏洞

  广州白云自愿戒毒医院心理科主管杨瑞东介绍,右美沙芬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本身不具备成瘾性,跟含有可成瘾的磷酸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一起服用,会增强后者的药效,产生欣快感。而长期大量服用右美沙芬,也会产生大脑损伤、失去意识、心律不齐等副作用。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是非处方药,右美沙芬在药店可以轻易买到。而像联邦止咳露、立健停、珮夫人等含有磷酸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则是处方药,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城乡接合部,中专、职校附近的药店里仍有秘密销售。

  一些专业人士介绍,数年前,一瓶120ml的止咳露售价仅为12元,但如今“黑心”药店的销售价格已连翻三倍,厂商、经销商从中谋取的暴利可想而知。刘小华告诉记者,他在老家广东廉江一个网吧对面的正规药店就买到过立健停等牌子的止咳水,尽管有段时间查得严,但店家都是把药藏在下面偷偷卖,一般只卖给熟客。

  广东省公安厅提供的官方数据显示,全省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吸食合成毒品者的比例,由2008年的7.4%增长到2012年的24%。

  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相比,这些具有成瘾性或致幻性的药品,本身不属于毒品,不在禁毒部门打击之列,监管部门药品监督局没有禁毒职责,只查药品真伪,有无违规销售。当这些药品被青少年拿来像毒品一样滥用时,究竟谁来查、谁来禁,都处于似是而非的真空地带。

  将“亚毒品”列入“黑名单”

  尽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发布通知,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药品零售企业将查验、登记购买者身份证。但像右美沙芬等被青少年滥用的非处方药并未纳入此列,除此之外还有多少具有同样副作用的药物在被滥用,数量不得而知。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美国,不少青少年也“嗑”过含有右美沙芬的感冒药,因为这一成分可以使他们产生迷幻感觉。美国消费者保健产品协会曾呼吁立法,禁止向18岁以下人群销售含右美沙芬的产品。

  杨瑞东等专业人士认为,青少年“嗑药”现象日益严重,折射出国内对特殊药品和化学品的监管上还存在真空地带。应将易制毒化学品和危险的成瘾、致幻药品尽量纳入禁毒部门的监管范围,制订有毒药品目录,最大限度地防止其外流用于加工毒品或被青少年滥用。

  一些基层教师还建议,教育部门应将禁毒宣传教育纳入学校法制课程,重新修编禁毒教材,大量增加对止咳水、“神仙水”等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和预防内容,使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更有针对性。(记者毛一竹)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