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员:发展文化产业须从特色文化走向深度融合

2013年07月16日 10:18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同发展其他产业相比,发展文化产业较少受自然资源条件和原有物质基础的制约,选择正确的路子并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有可能取得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持久的生命力,依赖于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近年来,乌审旗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努力培育特色文化战略品牌,到积极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探索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文化发展路子。

  特色文化,理念先行。改革开放初期,乌审文化建设几近“空白”,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简陋,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农牧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2004年我们在全自治区率先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旗的战略,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全旗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配套开发,使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加快发展、感受幸福的有效载体。

  特色文化,贵在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品牌。乌审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千百年来,黄河文化与边塞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着力培育人文链条,凝炼地区精神,依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四个层面”,大力实施思想道德铸魂、人文遗产保护、文化精粹抢救、文学艺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五大工程”,借助政府抓、企业投、民间促“三支力量”,科学构筑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大板块”,通过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旗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以马头琴文化品牌为统领,积极培育鄂尔多斯婚庆礼仪文化品牌;依托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选择乌审召庙、察罕苏力德旅游区等历史渊源深厚的地区,培育和打造一批祭祀文化品牌;提升萨拉乌苏民间艺术节、草原“那达慕”等节庆文化活动档次和水平,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同时,把品牌建设融入产品发展之中,以“鄂尔多斯(河套)人”故乡和“独贵龙”运动的策源地为基础,以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和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中国马头琴文化之都等地标性文化品牌资源为引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及民族服饰、根雕、乐器等生产加工配套服务业,积极选择和包装具有市场前景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特色文化,重在促进与当地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推进文化与旅游、工农牧业、城镇化建设的融合和渗透,增加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提高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依托萨拉乌苏河,高标准打造“一河三园”,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遗址公园和休闲养生农业园,构筑一条精品文化旅游产业带;将现代建筑理念与乌审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彰显城市魅力;推进文化元素与高端工业的融合和渗透,把文化理念渗透到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砂产业等能源产业的工业设计、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以文化创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向高端示范和循环经济发展。(作者:牧人,中共内蒙古乌审旗旗委书记)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