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体验医患关系:求医问药 只看一个医生信不过

2013年07月16日 15:3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你信医生吗?相信者有之,少;不信者有之,不多;半信半疑者占大多数。

  究竟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如何?7月11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穿上白大褂,当了一回“见习医生”。虽然只是短短10小时,而且只在儿内科,但已感受到医患关系最真实的一面。记者从近两百位患儿及其家人的求医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病患家属对广州的专科医院、老医生的信任度比较高,而对非专科医院、年轻的医生信任度低。

  体验实录

  求医问药只看一个医生信不过

  多跑三两家才放心

  当天记者跟值的儿内科两位医师,一位是年资颇高的主任医师唐书生,从业时间24年,另一位主治医师张茹,临床经验13年,也算是“老医生”了。当天两位医生接诊量,上午唐医生49位,下午30多位,张医生全天接诊88位。记者发现他们的病人中,至少有二十位以上来自增城、黄埔、花都、番禺等区市,其中不乏刚刚看完一至两家医院(主要是当地大医院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后不放心,再跑来这里“再看看”,以求“放心点”的患者及家属。还有一些是在广州市本地的大医院儿科刚看完(比如省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再跑过来“多看一次”的病患及家属。

  下午3时许,来自花都某医院的一位小婴儿得的是肺炎,7月9日起在当地住了几天院,烧退了,病情有好转可是母亲不放心,一行三人带着小BB办了出院手续后赶来这里,张医生检查询问,发现BB病情有好转,吃奶好,精神好,再让BB做了个血常规加上C反应蛋白检测后,证实肺炎得到控制,于是告诉对方说原来医院的诊治是正确的,药也有效,其实不必大老远大热天跑过来,原来的药继续吃即可,谁知小BB的母亲说:“下面医院肯定没有你们医院水平高,不来不放心啊!”

  无独有偶。一位从增城赶来看发烧头痛的小男孩今年11岁,正准备升六年级,家长说他总喜欢拍肚子说不舒服,怀疑肚子有事。前一天父母亲先后带他在增城当地的两家最大的医院看了病,其中一家是增城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博济医院),当天早上8点多又带着开好的一大包药坐车赶过来,“医生你说我儿子常常拍肚子是不是肚子有事?他总是头痛会不会脑袋有事?”焦虑的母亲说话像机关枪。张医生仔细听诊、检查孩子的咽喉口腔、询问病史后诊断孩子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发炎,并解释说发烧、感冒、鼻塞都会引起头痛,孩子头痛不一定是脑子有问题。原来医院开的药也是对的。“这些都是大医院开的药,没问题,”张医生劝对方不用太担心,若是实在放心不下,等孩子病好了,如果还是头痛,再挂个心理科或是小儿神经内科咨询一下。

  这一幕幕求医怪象,天天在这里上演。张茹医生说,其实一般的感冒发烧,只要是专科医生对症对因处理,一般都不会错,病人跑来跑去一家医院看完又跑到另一家医院看,实在没有必要,既费时又费力,孩子也辛苦。她感慨道:“如果病人多些对医生的信任,他们少了跑来跑去看病的辛苦,我们医生也会轻松一些。”

  医生越老越被信任

  在唐医生的诊室里,一对父母正带着女儿在咨询,女儿哭得震耳欲聋,前几天发高烧近40摄氏度,发生抽搐惊厥超过五分钟,父母担心女儿烧坏脑子,焦急地咨询如何办?唐医生先是告诉父母虽然有过高烧惊厥,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不是百分百发生,他检查女孩双腿神经反射区,没有发现异样,于是告诉父母说等孩子发烧全好了,如果担心有后遗症,可以做个脑电图排查一下,“现在病没有完全好,先观察一下。”孩子的父母神色明显缓和下来,连连点头称是,转头对记者说,我们最相信唐医生了,他是老专家,经验最丰富了!诊室里进来的患属基本上对专家神情恭谦,态度和善。

  对比下,尽管张医生也算得上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了,但虽然她耐心解释,讲得口干舌燥,一些患属仍是对她说的话半信半疑,流露出似信非信的神情。所以有时候要说服患属接纳一些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很费劲。

  记者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孙女来看发烧感冒咳嗽,一进门就提要求:“医生给孩子挂水行不?一挂就会退烧!”张医生耐心解释说,要看孩子发烧有没有细菌感染,必须先做检查,查出来如果感染严重,符合用抗生素的话,就上,否则,对症开点药吃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挂吊瓶。老人家老大不愿意,一个说:“孩子三天后得坐飞机回美国了,这不赶紧退烧孩子上飞机受罪咋办?”另一个说:“孩子今天早上到现在没吃东西,得赶快想办法退烧,要不急死人了!”张医生劝说道,其实如果感染不重,吃药比较合适,挂瓶有风险,副作用也大一些……两位老人看到医生坚持,好半天才答应不打吊针。但嘴里还是一直说:“这一挂烧就退了,病就好了,孩子不就少受罪了?”类似这种一进来就主动提出挂吊针的患者,并坚持说这样效果好的还不止一两个,对每一个患属,张医生都得费不少时间做解释说服工作。有的病患态度还好点,有的说着说着就给医生脸色看。“有时候他们还骂粗言,扔病历,我就当做没听见没看见呗!”可能见怪不怪了,张医生说起这一切时态度十分平静。 陈映平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