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唐山大地震祭:截瘫伤员用37年让心灵“站起来”

2013年07月25日 1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唐山7月25日电 题:唐山大地震祭:截瘫伤员用37年让心灵“站起来”

  作者 白云水 胡向明

  坐在轮椅上,一夜无眠。望着日历,张大光将目光定格在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快37年了!”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万多人受伤,其中造成3817人截瘫,唐山成了中国截瘫患者最集中的城市。当时,国际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这些截瘫伤员的生存极限是15年。如今,37年过去了,仍有1100余人健在,年龄最大的已96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每逢唐山大地震祭日,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地震纪念墙,对于很多大地震幸存者来说,成为寄托哀思的场所,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亲人(名字)就在“墙”上。

  对于张大光来说,随着唐山大地震祭日的临近,37年前那场“世纪灾难”像一场恶梦再次袭来。24日,她刚刚去地震纪念墙悼念母亲回来,她说:“从当年的踌躇满志瞬间化为泡影,到慢慢接受现实让心灵重新站起来,我用37年的时间抚平着伤口。”

  57岁的张大光在唐山大地震时成为截瘫伤员,37年间,张大光学外语、做手工活,和病友聊天。现在,又学会了上网。对于生活,张大光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旁观者,现在她则是积极参与者。

  与张大光一样,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里住着80位地震截瘫伤员,在这里,他们被称为休养员。

  63岁的杨玉芳和62岁的高志宏都在大地震中造成截瘫,在进入疗养院后相爱并结成夫妻。今天,他们也去地震纪念墙“看望”从未见过面的婆婆和岳母。“看,我妈在这里,从西数第三块,上数第三块。”他们闭上双眼,低头默念,不时擦着泪。

  高志宏说,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去墙上悼念,告诉亲人我和爱人生活得很幸福,也给他们讲讲唐山的变化。杨玉芳告诉中新社记者,他创作完成了唐山大地震题材电影剧本《凤凰呤》,为纪念24万同胞和来不及尽孝的母亲,也为讲述身边的好人。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王莉介绍,该院从1981年5月开始收治大地震后的截瘫伤员,目前有80人。从心理、躯体、职业方面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并保证他们的基本医疗和身心健康,向他们传递人间的温暖。

  王莉说,经历过生活磨练的伤员们用37年的时光逐渐调整心态重建自信,也彼此陪伴着慢慢变老。

  临别时,张大光指着她养的一盆正值茂盛、生机勃勃的绿萝笑声朗朗地说:“我也跟你们一样感受阳光、感受空气,感受人们的笑脸。”(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